[发明专利]电磁感应加热式电吹风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68305.6 | 申请日: | 2007-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2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应平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超人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D20/10 | 分类号: | A45D20/10;A45D20/12;H05B6/14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龙祥 |
地址: | 20161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感应 加热 电吹风 | ||
本发明属于一种气流发生与加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对流过的气流进行加热的电吹风。
现有电吹风1A如图3所示,是采用电阻发热的方式对流过它的空气进行加热的电吹风,它包括:
一主壳体10A,该主壳体10A具有一个空气入口12A和一个空气出口11A;
一风扇2A,它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0A内的所述空气入口12A和所述空气出口11A之间;
一气流通道60A,位于所述风扇2A的下游,其在所述主壳体10A内朝所述空气出口11A延伸;
一设置在气流通道60A内的电加热器3A,该电加热器3A由一电阻丝4A以螺旋形式缠绕在云母片做成的中心支架31A上而形成。
上述结构的电吹风,由于采用电阻发热的方式对流过它的空气进行加热,为了使用安全,要求通过气流通道60A的空气为干燥空气,因此该种结构的产品不宜带至浴室等潮湿的环境中使用。
而且,由于云母片支架31A占据的空间区域和表面面积比较大,且云母片又是绝热体,因此,云母片支架31A既会使流过它的空气产生湍流,又不能给接触它的空气传导热量,同时,能给空气提供热量的电阻发热丝4A,它所占据的空间区域及其接触空气的表面积却很有限,因此通过电吹风气流通道60A的空气有相当部分不能与电阻发热丝4A接触,不能获得电阻发热丝4A传导和辐射的热量,这就导致现有技术的电吹风1A面临一种两难的状况,即,一方面流过电吹风的空气不能得到比较全面、充分的加热,另一方面电阻发热丝又不能及时地向外传递和散发热量,其结果是:使得现有技术的电吹风普遍存在加热效率低,消耗功率大,电吹风出口气流温度、速度分布很不均匀,运行噪声大,局部电阻丝由于散热不畅出现发红、烧断等现象,从而使电吹风的使用者在节能、安全、噪声、舒适等方面对现有技术电吹风都不满意,要求予以改进。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电加热式电吹风在使用环境、节能、安全、噪声、舒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供一种全新的电磁感应加热式电吹风,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电磁感应加热式电吹风,包括:
主壳体,它具有一个气流入口、一个气流出口,并带有一个把手壳体;
风扇,设置在所述主壳体内的所述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之间;
气流通道,其在所述主壳体内朝所述气流出口延伸,为了形成有效的具有高效率的加热器,在所述的气流通道内置有一个管状分隔壁,该管状分隔壁将所述的气流通道分成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
加热器,其热量发生部位于所述的气流通道内;
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器包括作为所述热量发生部的电磁感应涡流发热件、绕制在所述热量发生部外侧的电磁线圈和与所述电磁线圈电连接的电子控制线路,所述的电子控制线路位于所述气流通道之外,所述的热量发生部位于所述的第一气流通道内,所述的电磁线圈位于所述的第二气流通道内。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供在具体实施本发明的上述方案时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所述的电磁线圈可以绕制在管状分隔壁的外表面上;也可以绕制在主壳体的内表面上。而为了给电磁线圈降温,在所述的主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相通的旁路进气口。进一步的在所述的主壳体内设有位于所述旁路进气口上游的导流板。
上述结构形式的气流通道,可以从所述气流出口提供两股具有不同温度的气流。即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用作为所述电磁线圈提供冷却功能的气流通道,冷却用的气流由所述气流入口进入所述主壳体后,通过第二气流通道直接由所述气流出口喷出。
而为了将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内不同温度的气流混合成一股气流从气流出口排出,可以在所述的气流出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二气流通道对应的环形挡圈。换句话说,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用作为所述电磁线圈提供冷却功能的气流通道,冷却气流由所述气流入口进入所述主壳体后,通过第二气流通道先汇入第一气流通道,再从电吹风的所述气流出口喷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超人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超人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83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