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废气吸附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8312.6 | 申请日: | 200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4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伟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306***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废气 吸附 回收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废气吸附回收装置。
(二)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通常采用吸附回收装置来吸附各种场所排放的废气,该吸附回收装置通常包括气体收集装置、若干吸附槽、冷凝器、流体分离器;每个吸附槽下部设有气体入口,底部设有出液口,顶部分别设有蒸汽入口和尾气排放口,所述的气体入口、出液口、蒸汽入口和尾气排放口分别设有阀门,所述的气体收集装置连通气体入口,出液口连通冷凝器,冷凝器连通液体分离器;所述的吸附槽内安装有废气吸附装置。每个吸附器有三种状态互相循环,即吸附、间歇、脱附、间歇、吸附,一直循环下去,多个吸附槽互相轮换执行这三个状态。此类技术的相关专利如CN2538410Y,CN2604223Y,CN2796806Y等。这类吸附回收装置的缺点是:由于废气吸附装置采用在吸附芯外包裹活性炭纤维,而在水蒸汽脱附时,水分留在活性炭纤维内,降低了吸附效率,而在本装置内再加装干燥设备显然又增加了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同时,由于活性炭纤维气流阻力大,高温蒸汽在吸附槽内分布不均匀,为防止槽体内壁生锈,吸附槽多采用价格昂贵的不锈钢材料,另外气流阻力大还使得与该装置配套的风机功率加大,因而生产成本和运行成本较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一种吸附效率高、生成成本和运行成本低的工业废气吸附回收装置。
本发明的工业废气吸附回收装置,包括气体收集装置、若干吸附槽、冷凝器、流体分离器;每个吸附槽下部设有气体入口,底部设有出液口,顶部分别设有蒸汽入口和尾气排放口,所述的气体入口、出液口、蒸汽入口和尾气排放口分别设有阀门,所述的气体收集装置连通气体入口,出液口连通冷凝器,冷凝器连通液体分离器;所述的吸附槽内安装有废气吸附装置,所述的废气吸附装置为横向布置于吸附槽内部的炭床,所述的炭床上平铺有颗粒活性炭吸附剂,所述的炭床上设有开孔,开孔的直径小于吸附剂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的气体收集装置与气体入口之间还设有气体过滤器。
进一步,所述各阀门分别连接气动执行装置,各气动执行装置连接同一控制系统。
进一步,所述的吸附槽采用碳钢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活性炭颗粒作为吸附剂,其脱附再生能耗低,气流阻力小,所需风机功率小,实现了低成本大风量处理;
2、采用碳床后,高温蒸汽在吸附槽内的分布均匀,吸附槽采用碳钢材料也不易生锈,从而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3、活性炭颗粒不易吸附水份,因而可以一直保持高吸附效率;
4、采用控制系统对本装置的运行进行了自动控制,实现了无人值守运行,可靠性好,操作简单,便于维护。
(四)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所述工业废气吸附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参照图1,一种工业废气吸附回收装置,包括气体收集装置1、六只吸附槽2、冷凝器3、流体分离器4;每个吸附槽下部设有气体入口5,底部设有出液口6,顶部分别设有蒸汽入口7和尾气排放口8,所述的气体入口5、出液口6、蒸汽入口7和尾气排放口8分别设有阀门,所述的气体收集装置1连通气体入口5,出液口6连通冷凝器3,冷凝器3连通液体分离器4;所述的吸附槽2内安装有废气吸附装置,所述的废气吸附装置为横向布置于吸附槽2内部的炭床9,所述的炭床9上平铺有颗粒活性炭吸附剂,所述的炭床9上设有开孔,开孔的直径小于吸附剂的直径。
所述的气体收集装置1与气体入口5之间还设有气体过滤器10。所述各阀门分别连接气动执行装置,各气动执行装置连接同一控制系统。所述的吸附槽2采用碳钢材料。
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是:工业废气进入气体收集装置1,并由风机先送至气体过滤器10,再由气体入口5进入吸附槽2,废气由吸附槽2底部穿过炭床9上的开孔上升,上升过程中废气中的有机物质被炭床9上的活性炭颗粒吸附,吸附后干净的气体由尾气排放口8排出;吸附过程中蒸汽入口7和出液口6关闭。当吸附槽中的活性炭吸收近饱和时,关闭气体入口5和尾气排放口8,打开蒸汽入口7和出液口6,高温蒸汽由蒸汽发生设备11经蒸汽入口7进入吸附槽内,吸附槽中被吸附的有机物质经蒸汽解析离开活性炭表面,同水蒸汽混合在一起由出液口6进入冷凝器3,冷凝后液体进入液体分离器4进行沉降分离,分离后有机物进入储槽12。本发明的六只吸附槽在控制系统控制下,周期性交替吸附、间歇、脱附,吸附、脱附时间可根据车间废气浓度、风量进行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伟,未经陈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83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