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因工程菌在制备泛酸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8429.4 | 申请日: | 2007-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8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裘娟萍;张潇潇;高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3/00 | 分类号: | C12P13/00;C12N1/21;C12N15/31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美娟;袁木棋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因工程 制备 泛酸 中的 应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因工程菌在制备泛酸中的应用。
(二)背景技术
泛酸(Pantothenic acid),又名遍多酸、本多生酸、鸡抗皮炎因子,属于水溶性B族维生素,广泛分布于生物界中,于1933年从酵母中首次分离。泛酸在体内主要以辅酶A(CoA)形式参与糖、脂、蛋白质代谢。泛酸缺乏时,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受到抑制,并可能诱导脑部伤害。
泛酸是人及许多动物、微生物必须的营养物质。泛酸或D-泛酸钙被广泛地用作食品或饲料的营养添加剂。泛酸在临床上一直用于维生素B缺乏症、周围神经炎、手术后便梗塞、链霉素中毒及类风湿等;还可用于治疗斑秃、慢性炎症、抗氧和解决食欲不振、以及作为治疗肝紊乱的营养食品。另外,在食品上作为添加剂可增加食品风味。
D-泛酸钙的合成方法分为化学法和生物法,现在工业上普遍采用化学法。化学法首先要得到DL-泛解酸内脂。根据其合成起始原料的差异可分为三类:(1)异丁醛、甲醛法(即stiller法);(2)异丁醛、羟乙腈法;(3)异丁醛、乙醛酸法。其中stiller法应用范为最广,现在改进的stiller法已不再使用剧毒NaCN。DL-泛解酸内脂可以采用手性试剂进行拆分(前拆分),得到D-泛解酸内脂后直接与β-丙氨酸缩合得到DL-泛酸钙后采用物理方法进行拆分(后拆分),即加入D-泛酸钙晶种诱导溶液中D-泛酸钙结晶。化学法生产成本高,生产场地安全性要求高,其原料、中间体及副产物有毒,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生物法分为直接发酵法和酶法转化与拆分,目前多处于研究阶段。
泛酸在生物体内主要通过泛解酸内酯和β-丙氨酸缩合生成。β-丙氨酸在生物体内有多条合成途径。国外对L-天冬氨酸脱羧获得β-丙氨酸已经有所研究。在L-天冬氨酸α-脱羧酶的作用下,L-天冬氨酸的α位羧基能立体特异性地脱去生成β-丙氨酸和CO2,随着CO2的释放,该反应基本上是不可逆的。1971年,Nakano等首先表明来自大肠杆菌B株的粗提取物中有此酶活性。1979年,Williamson等进一步研究了把大肠杆菌中的该酶纯化到表观均一后的酶活性。1980年,Cronan等也研究了β-丙氨酸在大肠杆菌中的合成,接着,人们又对该酶的晶体结构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但由于该酶的活性非常低,直接从自然界中筛选产酶高活力菌株比较困难,到目前为止还未见相关报道。1996年,美国NSC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含该酶的菌株(NS3291),用于拆分DL-天冬氨酸。
(三)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接从自然界中筛选产酶高活力菌株比较困难、泛酸化学法生产成本高、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育种目标明确、效率高、合成β-丙氨酸的能力强的基因工程菌在制备泛酸中的应用。
为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因工程菌在制备泛酸中的应用,所述的基因工程菌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利用PCR扩增含有panD基因的供体菌的L-天冬氨酸α-脱羧酶基因panD,并将其克隆到能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质粒上,得到panD基因高表达载体,再将所得的panD基因高表达载体转化入受体菌,即得到所述的基因工程菌。
所述供体菌优选为含有panD基因的埃希氏菌属、棒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分枝杆菌属、沙门氏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菌属、固氮菌属、根瘤菌属、克雷伯氏菌属、螺杆菌属、李斯特菌属、蛭弧菌属、产碱杆菌属、弗朗西斯菌属、志贺氏菌属、嗜冷杆菌属或嗜肺军团菌属的细菌。
所述受体菌优选为大肠杆菌、谷氨酸棒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结核分枝杆菌、枯草杆菌、天蓝色链霉菌或富养罗尔斯通氏菌。。
所述能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质粒优选为下列之一:①pET系列,②pUC系列,③pGEM系列,④pBluescript系列,⑤pEKEx2系列,⑥pCMVTNT系列,⑦pGA1系列,⑧pJC1系列。
具体的,所述基因工程菌制备方法如下:
(1)PCR扩增供体菌L-天冬氨酸α-脱羧酶基因panD,PCR产物经凝胶回收后克隆至能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质粒上,得到panD基因高表达载体;
(2)步骤(1)所得的高表达载体转化宿主菌感受态细胞,获得含有panD基因高表达质粒的宿主菌细胞;
(3)步骤(2)所得的含有panD基因高表达质粒的宿主菌细胞,涂布到含卡那霉素的适宜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如LB平板上,20~37℃培养6~24h,即得所述基因工程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84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座结构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燃煤烟气汞污染物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