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蔗保鲜越冬贮藏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8945.7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3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伯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伯正 |
主分类号: | A23B7/00 | 分类号: | A23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6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蔗 保鲜 越冬 贮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果保鲜贮藏技术领域,尤其与甘蔗保鲜越冬贮藏方法有关。
背景技术
甘蔗的保鲜储存通常有地面贮藏法和沟藏法,地面贮藏法是在蔗田及附近选择避风处,耙松表土,浇湿地表,将甘蔗堆放成2米左右高的堆,上面覆盖一层鲜蔗叶或柴草类遮阴物,此法可贮藏1个月左右。沟藏法就是利用蔗田地沟,将甘蔗扎捆放入地沟中成小堆,蔗堆四周填湿土,上面再盖土,此法可贮藏1到2个月。但上述方法只适合在无霜冻地区或无霜冻期,并且贮藏期短,无法在有霜冻地区越冬贮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就是要克服通常甘蔗贮藏技术存在的贮藏期短和贮藏地限制等缺陷,提供一种能延长贮藏期,并不受贮藏地域限制,能安全贮藏越冬的甘蔗保鲜越冬贮藏方法。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甘蔗保鲜越冬贮藏法,是在立冬前后收割甘蔗,将甘蔗按大、中、小分级捆扎,每捆10~15根,收集蔗叶以备用,其特征在于:首先,选择地势高低适中、地下水位低、易排水、有光照的地方挖1个深30~60厘米,宽3~5米,长度视甘蔗数量而定的贮藏窖;然后,在窖底和窖壁四周铺一层蔗叶,将甘蔗整齐堆放入窖,每捆甘蔗之间留有空隙,利于通风,防止热窖;待甘蔗全部入窖后,用鲜蔗叶铺盖整窖,蔗叶铺盖前后往窖内均匀浇水;最后,在蔗叶上铺盖一层潮湿的细泥进行封窖。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窖底纵向中间开一条宽为20~30厘米、深15~20厘米的排水沟,排水沟一端通过排水孔穿过窖壁通到窖外,排水孔下壁与排水沟沟底相平,上壁略低于贮藏窖底面。
可以在窖外挖一个与排水沟相连的小坑,用以存储积水,坑深大于贮藏窖窖深,坑沿不高于窖底,使水坑水面不高于贮藏窖窖底,在天气干旱时间较长时,可以通过往小坑加水,让水倒灌入贮藏窖,以增加湿度。
窖底、窖壁四周和顶部铺盖的蔗叶层厚为10厘米。
甘蔗堆放时每捆甘蔗之间要留有空隙,根部放在中间的排水沟边,底层左右两列之间留空30~40厘米,根部与根部不能紧靠,利于通气散热,待堆高后,再逐步将根部之间靠紧。
蔗叶覆盖前后的浇水量为每10捆浇20公斤。
用于封窖的细泥层厚度为10~15厘米。
每隔5~6米要设置一个直径5厘米的通气孔,用于防止热窖。
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采用窖藏法贮藏甘蔗可以在各种气候条件的产蔗区贮藏,贮藏期可以达到3~5个月,并能保持甘蔗鲜味和甜味,使甘蔗安全越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际应用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
甘蔗的成熟期一般在每年的秋末冬初。在11月立冬节前后,将甘蔗连根拔起,去除根部泥土,摘除蔗叶,将蔗叶收集整齐放于一处备用,将甘蔗按大、中、小分级后每10根1捆进行捆扎,每捆直径为15厘米左右。
在蔗田排水顺畅的田埂附近选择一开阔处挖掘甘蔗贮藏窖,窖深50厘米,窖宽4米,可以堆放2列,窖长6米;在贮藏窖纵向中间挖一条宽25厘米、深15厘米的排水沟,该排水沟一端通过排水孔穿过窖壁通到窖外,穿过窖壁的孔直径为10厘米,下壁与排水沟沟底相平;在窖壁外挖一深80厘米并与排水沟相连的小坑,用以积水,并将坑沿挖到略低于贮藏窖窖底,使积水水面不会高于贮藏窖窖底。
将事先备好的蔗叶铺于贮藏窖窖底和窖壁,厚度为10厘米,将事先捆扎好的甘蔗横向放置于窖底蔗叶上,每捆甘蔗之间要留有5厘米的空隙,根部放在中间的沟边,分左右两列堆放,底层左右两列之间留空30~40厘米,根部与根部不能紧靠,利于通气散热;一个贮藏窖共堆叠3层,第2层和顶层于底层一样左右两列根部对根部,每一层逐步将根部之间靠紧;待叠满3层后,用喷水壶向贮藏窖内均匀喷水,喷水量为一捆一公斤;喷完水后,在甘蔗上铺盖一层10厘米后的鲜甘蔗叶,再用喷水壶将水均匀的喷洒在鲜甘蔗叶上,喷水量为一捆一公斤;最后,在鲜甘蔗叶上覆盖一层15厘米厚的潮湿的细泥进行封窖,在远离排水孔的封窖细泥层上设置一个直径为5厘米的通气孔,用于防止热窖。
使用这样的贮藏方法,可以贮藏3到5个月,从11月份一直贮藏到第二年的3月份,并且经过冬季后,甘蔗不会冻坏,甘蔗的甜味和鲜味保持不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伯正,未经王伯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89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