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袋装卫生吸管(双节)饮料的包装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8992.1 | 申请日: | 200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9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梁若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若枫 |
主分类号: | B65D85/72 | 分类号: | B65D85/72;B65D77/28;B65D33/36;B65D77/30;A47G2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4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袋装 卫生 吸管 双节 饮料 包装 结构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即饮型饮料的软包装技术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以柔性塑料袋作为包装的即饮型袋装饮料(例如:200毫升装的牛奶和果汁)的包装结构形式已经被广乏应用,随处可见。然而,在饮用这种即饮型袋装饮料之前,必需有个将塑料吸管穿透插入柔性塑料袋的过程,该过程中,非但不可避免人手对吸管的污染(很不卫生);而且,插管也并非容易,尤其是对于喜爱即饮型袋装饮料的儿童群体来说,更是如此(一有不慎将会折弯损坏吸管);再者,当插管用力稍许过猛时还会将饮料从柔性塑料袋中挤出而造成浪费和弄脏双手的情况也不在少数。——上述的“很不卫生”和“插管并非容易且易溢出饮料”是现有技术的二大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从饮料的包装结构形式的改进及其导致的使用方法入手来解决上述的二大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的关键是:饮料包装袋内增加了一根牢固定位在其中的防溢吸管装置。
本发明的特点:由于在饮料的包装结构上增加了定位在其中的吸管装置,这就为克服现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上述二大不足(不卫生和插管难)问题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示意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
1:饮料;2:塑料柔性饮料袋;3:第一封口线(定位吸管);4:第二封口线(上封口位置);5:为方便撕裂而设置的缺口;6:塑料密封盖套;7:塑料吸管(双节型);8:第三封口线(下封口位置);A:盛装饮料部分;B:非盛装饮料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结构特点:
使用即饮型袋装饮料时,饮料袋2和吸管7是少不了的,而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a.吸管7通过第一封口线3将它定位在饮料袋2的内侧部位。
b.吸管7横跨被第一封口线3将饮料袋2分隔后而形成的盛装饮料部分A和非盛装饮料部分B二个相互独立的密封区域。
——吸管7(可以考虑采用能够伸缩的至少由双节组成的管型)在非盛装饮料部分B的部位顶部设置可拔卸的密封盖套6,主要还是由于第二封口线4的存在,与饮料袋2的折边位置一起共同形成对密封盖套6的顶托,因此,将不会存在密封盖套6从吸管7上滑出脱落的可能;饮料袋2位于非盛装饮料部分B的外延边侧设置缺口5(包括:明显的常规角形缺口或不明显的常规割裂形的缺口),便于使用时将该非盛装饮料部分B撕裂并让吸管7装置露出。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只要将饮料袋2设置有缺口5的一端朝上,用手顺着缺口5撕开非盛装饮料部分B并让吸管7露出;如果,觉得吸管7不够长,可以手捏住吸管7上的密封盖套6,将吸管7拔长,最后,再用手从吸管7的上端部拔除密封盖套6,人嘴就可以放心且方便地从饮料袋2中吸取其中的饮料1。——此时,再脏的手也不会污染吸管7,尤其是不会污染用嘴吸取饮料1时与嘴直接接触的吸管7的上部。
显然,在整个使用本发明的即饮型袋装饮料的过程中,为达到“卫生”与“方便”之目的创造了充分的有利条件,完全避免了现有技术难以避免的上述二大问题:“不卫生”(手污染吸管7)和“不方便”(插管难且易外溢饮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若枫,未经梁若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89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文档进给装置及其挡纸机构
- 下一篇:一种修正书写两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