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隙式油脂碱炼新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9685.5 | 申请日: | 200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8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姚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建荣 |
主分类号: | C11B3/06 | 分类号: | C11B3/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3132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隙 油脂 新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脂工业生产及精炼技术,特别是一种间隙式油脂碱炼新工艺。
背景技术
动、植物油精炼,当前主要有四类工艺组合,即物理精炼,混合油精炼,连续精炼,间隙式精炼(俗称缸炼)。在国内除混合油精炼尚未在大规模生产中应用外,其余三种工艺组合皆应用于生产。据统计,我国现有油脂生产企业3500多家,其中大型企业为五家(日处理油料6000吨以上),其余皆是中小型企业,占全国油脂生产量95%以上,而中小型企业中极大部分采用间隙式精炼生产。虽间隙式精炼是古老的生产工艺,并有劳动强度较大,炼耗较高等明显弱点,但由于设备简单,投资省、操作方便,所以对规模不大的中小型企业还是非常实用的。但在炼制高档药用油品时(如注射用精炼油脂),其产品质量要求极高,特别是酸值要在0.1以下,色泽为罗维朋比色计133.4mm槽黄15红1,不皂化物也是0.1%以下。该种药用油品采用常规生产工艺是很难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传统的间隙式精炼工艺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间隙式油脂碱炼新工艺,使产品的酸值稳定地降到0.1以下,并提高精炼率,降低损耗。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调整传统工艺过程,使工艺流程按照如下程序进行:原料清理、冷榨、浸出、过滤、脱色、再过滤、碱炼、水洗、真空脱水、抛光,并且在碱炼工序中适量加入以极性溶剂为主的添加剂,使皂液形成相对稳定的乳浊液,进而使油皂分离更加快捷彻底。这样既保证产品的酸值稳定地降到0.1以下,又提高了精炼率,降低了损耗。还使酸值炼耗比比常规间隙精炼下降了30%以上,能耗也下降了10-20%。而添加剂是可以回收再用,其损耗所增加的生产成本与精炼率提高新增加的收益比是很小的。以每吨毛油炼去一个酸值为例,添加剂的损耗约8元,而提高精炼率的收益在800元以上。本发明虽以各个成熟工序进行重新编排,但在以前的常规生产中是没有使用过这种工艺流程的。在碱炼工序中适量加入添加剂,也是油脂行业中没有尝试过的。整套工艺不用常规蒸炒,软化等耗蒸气工序,确保了能耗降低,也更有利于确保有效的天然成份少受破坏与损失。本发明不需新增设备,能使传统的设备生产出高档的产品,也为我国开辟医用精炼油脂的生产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以下对本发明的生产工艺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原料清理:用吸风震动平筛过筛,并配有吸铁装置,主要除去泥灰、砂石、绳头、铁屑等杂质。
2、冷榨:用X-10型自动螺旋榨油机,需调节榨螺,压缩比曲线可参照米糠压榨的曲线,将整粒芝麻直接投入榨机冷榨,要求出油效率为75-80%。
3、浸出:将冷榨饼输送到浸出车间,用平转浸出器浸出,操作与一般油饼一致。
4、过滤:将冷榨毛油、浸出油合并(也可以分别处理),用板框压滤机过滤,滤渣及冷榨时油渣一起均匀地掺入冷榨饼中浸出。
5、脱色:将毛油吸入真空脱色锅中,升温至100℃时,加入油重的3-5%活性白土和0.3-0.5%活性碳(药用)。在真空状态下,保持100-105℃,快速搅拌40公钟。
6、再过滤:待油温降到80℃,用板框压滤机过滤,除去白土及活性碳。
7、碱炼:将过滤油泵入碱炼锅内,按毛油酸值计算好理论加碱量,再增加烧碱0.1-0.3%,用水及极性溶剂将碱液浓渡配成2-10%,在常温,搅拌状态下徐徐加入已配好碱液,做到均匀成线,连续不断。加后,搅拌40分钟,升温至80℃,加入浓度为2-10%食盐水,加入量为油重2-5%(主要按酸价高低及总水量来变化),加后,搅拌3-10分钟,静止沉淀,沉淀时间一般为4-8小时。
8、水洗:放出皂脚(送去回收脂肪酸及添加剂),将油温升至80℃,用沸水水洗,直洗至放出洗涤水为中性(用PH试纸测定)。
9、真空脱水:将水洗过的油吸入真空脱水锅,要求水份降至0.05%以下,一般操作是真空状态下,105℃不少于40分钟。
10、抛光:将油温冷至60℃精滤,以确保精油清晰透亮
极性溶剂具体是低级醇类溶剂,如甲醇、乙醇、异丙醇等等皆可应用。极性溶剂在配制氢氧化钠浓度时与水一起加入,再按常规操作。考虑到产品安全性,故采用食用酒精为添加剂,加入量按酸值高低确定,每个酸价需加入添加剂的量为油重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十五,一般控制在千分之十二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建荣,未经姚建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96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篮子
- 下一篇:芦荟漆的配方及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