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脂肪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69820.6 | 申请日: | 200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3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培龙;邵平;孟祥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06 | 分类号: | C12N11/06;C12N9/2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美娟;袁木棋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糖 固定 脂肪酶 制备 工艺 | ||
1.一种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脂肪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艺按如下步骤进行:
(1)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脂肪酶A:将假丝酵母脂肪酶溶于磷酸盐缓冲液a中,以壳聚糖微球为固定化载体,采用戊二醛交联,制备得戊二醛交联固定化的脂肪酶A;
(2)用乙基[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活化固定化的脂肪酶A制备固定化脂肪酶B:在用pH值为6.5~7.5磷酸盐缓冲液b配制的0.70~0.80mg/mL假丝酵母脂肪酶溶液中,加入固定化的脂肪酶A,所述的固定化的脂肪酶A的终浓度为0.005~0.0055g/ml,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乙基[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溶液,搅拌3~8小时,使其充分固定,用去离子水冲洗,过滤,滤饼干燥得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脂肪酶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脂肪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为:用pH值为6.5~7.5磷酸盐缓冲液a配制的0.75mg/mL的假丝酵母脂肪酶溶液中,加入壳聚糖微球,所述的壳聚糖微球的终浓度为0.005~0.0055g/ml,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戊二醛溶液,使戊二醛的终浓度为2.0%~2.5%(g/ml),继续搅拌5~7时后,使其充分固定,用去离子水冲洗,过滤,滤饼干燥,即得所述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脂肪酶A。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脂肪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壳聚糖微球有80%以上的微球的粒径在50~200nm。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脂肪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壳聚糖微球按如下方法制备:称取壳聚糖溶于体积分数为2%的乙酸溶液,制得质量分数为2.5%的壳聚糖酸性溶胶,在搅拌下,将所述的壳聚糖酸性溶胶缓慢加入到液体石蜡和司盘-80的混合液中,所述的液体石蜡的加入量为80mL/g壳聚糖,所述的的司盘-80的加入量为5mL/g壳聚糖,搅拌使溶胶液滴均匀分散,然后加入体积分数为25%戊二醛溶液,所述的戊二醛溶液的加入量为10mL/g壳聚糖,搅拌均匀,调pH至9~10,于70℃水浴保温2~4小时,静置冷却后,弃去油层,再依次用石油醚、丙酮、无水乙醇浸洗,过滤后,虑饼0℃真空干燥,得到壳聚糖微球。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脂肪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酸盐缓冲液a或磷酸盐缓冲液b各自独立为Na2HPO4-KH2PO4、Na2HPO4-NaH2PO4或K2HPO4-KH2PO4。
6.如权利要求2所述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脂肪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加入的戊二醛溶液的浓度为25%(g/ml)。
7.如权利要求2所述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脂肪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加入的乙基[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溶液的浓度为0.2%(g/ml)。
8.如权利要求2所述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脂肪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工艺按如下步骤进行:
a)用pH值为7的Na2HPO4-KH2PO4缓冲液配制的0.75mg/mL的假丝酵母脂肪酶溶液中,加入壳聚糖微球,所述的壳聚糖微球的终浓度为0.005~0.0055g/ml,搅拌均匀后,再加入25%(g/ml)的戊二醛溶液,使戊二醛的终浓度为2.2%(g/ml),继续搅拌5~7时,使其充分固定,用去离子水冲洗,过滤,滤饼干燥,即得所述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脂肪酶A;
b)用乙基[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活化固定化的脂肪酶A制备固定化脂肪酶B:在用pH值为7的Na2HPO4-KH2PO4缓冲液配制的0.70~0.80mg/mL的假丝酵母脂肪酶溶液中,加入固定化的脂肪酶A,所述的固定化的脂肪酶A的终浓度为0.005~0.0055g/ml,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乙基[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溶液,振荡6h,使其充分固定,用去离子水冲洗,过滤,滤饼干燥得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脂肪酶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98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相并联式逆变模块的同步方法
- 下一篇:资源管理平台中的资源管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