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扇骨制作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9998.0 | 申请日: | 200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2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程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月明 |
主分类号: | B27M1/04 | 分类号: | B27M1/04;B27M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33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扇骨 制作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扇骨的制作设备。
(二)技术背景
扇骨的制作是以长条形薄竹片为原料的,现有的扇骨外形成形有手工刀割法和砂轮磨削法,前者由技工手持一叠薄竹片在刀上割削成型,这种传统方法不光速度慢,外形质量难以稳定,而且严重依赖操作工人的手艺,扇骨的外形难以保持一致;后者先将砂轮制作成扇骨一侧的形状,工人将一叠竹片在砂轮上磨削成型,这种做法虽然对工人的技能要求降低了,速度也有加快,但是竹片的磨削过程需要用水冲洗,冲洗下来的水变成混有竹粉的污水,对环境污染很大,也浪费水,此外砂轮磨削时竹片的边缘容易崩裂,成形后边缘粗糙,外形质量差。
在扇骨外形完成后还需要内部刻花,即在扇骨上镂刻出通透的花形,现有的刻花工序由工人手持扇骨逐一在针头冲压机上完成,由于人工换片、对准位置的速度有限,总体上加工速度慢,还容易打伤工人的手指。
类似的技术缺陷在用木片、硬纸片制作标签、书签时也存在。
受金属零件冲压的启发,容易想到如果采用连续冲压工艺可以一次性地完成平片的外形和刻花的制作,并且连续冲压速度很快,效率很高,可以大大提高扇骨生产效率。长期以来业界人士反复研究,尝试将金属连续冲压工艺转用到扇骨加工,但苦于无法实现竹片的快速逐一分片、连续输送、准确定位,而不能成功。一叠金属片的连续分片送进是很方便的,只要将金属片叠放在垂直槽中,槽底留出一片厚度的横向空隙,空隙的另一侧用同样厚度的拨叉推送即可。与金属片不同,竹片或木片通常都带有翘曲,其厚度方向的低点与高点的距离一般达到2倍厚度左右,无法通过标准厚度的空隙,如硬行推送则会发生破裂;此外,竹片或木片或纸片容易吸潮膨胀或失水干缩,其厚度发生变化。因此采用标准厚度的间隙无法实现分片输送。
如果采用较大的间隙,虽然竹片能够通过,却引发了带片现象,也就是几片竹片粘连在一起被送出的现象。原因在于竹片或木片容易吸潮,有粘性,由于重量轻,片与片之间的粘性和摩擦力足以使其产生带片现象。
另外一个与材质有关的问题是传送过程的定位和保持姿态平衡。一般连续冲压机的传送机构用推送的方式,由于金属零件重,推送后定位准确,并且也能够保持姿态平衡。由于材质轻,竹片在被推送过程中容易晃动,难以保持平衡的姿态,一旦到达指定位置不容易定位,容易滑移。而实现连续冲压的前提是加工件在传送中定位准确,否则机器会卡壳。
实现薄片的机械化分片、准确定位输送,是实现扇骨的连续性机械化冲压制作的前提。现有的冲压设备和扇骨制作工艺由于无法实现薄竹片的快速分片、也不能保证竹片在输送中定位准确、保持平衡,一直无法采用连续冲压成型工艺,导致扇骨制造效率低下,成为扇子制造整体工艺流程的瓶颈。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的扇骨制作设备不能实现扇骨的机械化冲压成形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机械化地连续将薄竹片冲压成扇骨的机械装置,提高扇骨的制作效率。
本发明所述的扇骨制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压机、机架、一个设置有竹片传送通道的基板,竹片传送通道连接冲压机上的冲压工位,冲压工位上装有用于制作扇骨的阴模和阳模;
竹片传送通道上依次设置有分片机构、中途定位机构、二级输送机构;
所述的分片机构包括:
竹片传送通道上方设置有一个可以供竹片叠放在内的存储槽,存储槽底部的开口与竹片相适配且对准竹片传送通道;
竹片传送通道上与存储槽底部开口正对的部位是落片区,落片区的中部开有第一吸气口,落片区两侧有可沿竹片传送通道滑移的边叉,所述的边叉的顶面开有第二吸气口,第一吸气口低于第二吸气口,所述的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都连接负压源;
存储槽的底端与竹片传送通道及边叉上表面之间留有供竹片通过间隙;可沿竹片传送通道滑移的中叉对准落片区的中部,所述的中叉和边叉都连接第一往复推动机构,当竹片落下时,边叉的吸气口位于落片区内,中叉位于落片区外侧;
所述的中途定位机构包括:竹片传送通道在中叉的行程终点设置有一下落的台阶;
所述的二级输送机构包括:沿竹片传送通道滑移的推杆,推杆连接第二往复推动机构,推杆行程的起点是所述的台阶,终点是冲压工位;
所述的第一往复推动机构与第二往复推动机构反相。
优选地,所述的存储槽底部的开口相对于竹片传送通道横向布置,所述的开口的长边垂直于竹片传送通道。
优选地,所述的中叉的前端的底部有一供竹片插入的缺口,所述的缺口的高度与竹片相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月明,未经夏月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99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硅酸钒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罐体水压试验防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