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时全景无缝无失真视频摄像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0234.3 | 申请日: | 200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2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庄越挺;姚琤;翁建广;吴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9/09 | 分类号: | H04N9/09;H04N7/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时 全景 无缝 失真 视频 摄像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时全景无缝无失真视频摄像机。
背景技术
目前,视频装置有多种类型:民用的摄像机、带摄像功能的数码相机、监控 摄像机、特殊成像摄像机。民用摄像机、数码相机和监控摄像机的视频获取共同特点是可视范围由镜头可视范围大小决定,因此除非使用球面镜头,否则不可能在不移动机体的情况下获得全景的视频图像。当前公知的使用球面镜头的全景成像系统,能够通过广角的光学成像镜头获得全景图像,但是展开后的图像产生了严重的图像变形效果,所得到的是失真严重的全景视频图像。已公布的方法中可以通过复杂耗时的计算机程序运算对变形图像进行处理,从而获得失真较小的图像,但是这种方法不可能实时的获得合理水平的分辨率图像,因此该方法不适用于实时视频获取的场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时全景无缝无失真视频摄像机。
一种实时全景无缝无失真视频摄像机包括主体外壳,主体外壳中间设有分隔板,位于分隔板上部的主体外壳侧壁上设有多个摄像头模块,摄像头模块通过摄像模块盒固定在主体外壳上,多个摄像头模块之间通过数据连接线相连接,主体外壳分隔板下方设有控制器、可充电蓄电池、开关电源。
另一种实时全景无缝无失真视频摄像机包括主体外壳,主体外壳中间设有分隔板,位于分隔板上部的主体外壳侧壁上设有多个摄像头模块,摄像头模块通过摄像模块盒固定在主体外壳上,多个摄像头模块之间通过数据连接线相连接,主体外壳分隔板上方设有控制器,主体外壳分隔板下方设有开关电源,在主体外壳下方设有电池仓外壳,主体外壳底部设有对接母头,电池仓外壳顶部设有对接公头。
所述的多个摄像头模块阵列,数量为4~12。控制器采用PIC16C54单片机。主体外壳与电池仓外壳通过四芯对接插针,对接口母头和对接头公头来对插连接。
本发明能够提供全景视频图像的视频系统对于多种应用是非常有利的。作为系统实施的范例,此种系统可以作为实时的监控设备,可以在单一显示器上进行实时监控,省却了复杂的显示器阵列和多位置摄像头的安装。此外,可以获取真实的道路信息以用于城镇的道路导航系统,结合路径选择程序对行走路线进行直观有效的引导。系统所获得的高质量全景视频可用于交互娱乐系统或交互军事训练系统中的真实环境影像的获得。还可安装于自动行走装置上用于机器人成像系统,以满足军事或治安侦察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单体式实时全景无缝无失真视频摄像机剖视图;
图2是分体式实时全景无缝无失真视频摄像机剖视图;
图3(a)是分体式实时全景无缝无失真视频摄像机顶视图;
图3(b)是分体式实时全景无缝无失真视频摄像机连接部A-A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系统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成像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的软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单体式实时全景无缝无失真视频摄像机包括主体外壳1,主体外壳中间设有分隔板10,位于分隔板上部的主体外壳侧壁上设有多个摄像头模块3,摄像头模块通过摄像模块盒7固定在主体外壳上,多个摄像头模块之间通过数据连接线9相连接,主体外壳分隔板下方设有控制器11、可充电蓄电池12、开关电源13。单体式系统包括多个摄像头模块3阵列,数量为4~12。控制器11采用PIC16C54单片机。所有的系统部件集中在单一外壳中。在单体式系统工作状态下,系统分散部件少,集成度高,整体体积小,容易使用及管理,系统维护简便。
单体式实时全景无缝无失真视频摄像机通过连接外部电源获得工作电源和充电电源。在电源连接的情况下,六组摄像头即开始工作,获取周围视频信息。在外部电源无效的情况下,控制器11立即接通电池供电,其切换过程不会导致系统工作中断。内部蓄电池12在满电状态下可供给系统持续工作24小时。蓄电池电量用完后在仍无外部供电的情况下,主控板控制摄像机关机。如外部供电恢复,控制器11控制充电器对缺电蓄电池进行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02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