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茶叶紧条机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70490.2 | 申请日: | 200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3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程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玉明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000浙江省衢州市市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 紧条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机械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将杀青、揉捻、初步理条后的条状较松泡的条形茶再加工制成紧结条形茶的做形干燥机械。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多槽锅振动式理条机是这种类型的机械,它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一侧的动力传动装置,平铺在机架平面上并与传动装置相连接的锅架,锅架两侧安装在机架两侧的滑轨上,锅架内设置锅体。锅体的整体形状呈立体矩形,由多条横断面近似“U”字型的锅槽构成,锅槽数视情而定一般为8-11条,长约60公分,锅体下方为热源装置,锅体的一侧设有联动门,与联动门相对的另一侧设有非导热把手。
在锅体运动状态下,为使茶叶在锅槽内能作定向翻抛,锅槽内壁呈弧形且在每条锅槽的底部设有轴向刚性凸条。作业时,锅架在传动装置的带动下,锅体沿着锅槽的径向在滑轨上作直线往复运动,与此同时,锅槽内的茶叶也随之作往复运动,使茶叶和锅壁相碰撞、搓揉,并在钢性凸条下不断翻抛、失水烘干形成紧结条形茶,完成做形干燥任务。出茶时,手握非导热把手提起锅体并使另一侧的联动门打开,锅槽倾斜后茶叶从联动门溜出。
这种理条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
1、紧条不紧。现有锅槽的横断面形状其底部呈半圆形,槽宽较大,锅槽上部斜面与运动平面之间的夹角过小,运动时,茶叶只是在锅底晃动,而不利于归拢茶叶,从而造成成品茶紧条不紧。
2、出茶费力,劳动强度大。出茶时,需要用手通过把手提起笨重的锅体,而且,为使茶叶能顺利地从另一侧的联动门溜出,又必须将锅体提得很高,以形成足够的倾斜度,费力费时。
3、锅架由滑动轴套支撑在滑轨上,需要用油润滑,油过多时易飞溅而污染茶叶,过少时又难以起到润滑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茶叶紧条机,经该机加工后的茶叶,具有紧条紧,品质好的优点;另外,该机还具有出茶方便,劳动强度小,以及锅架滑动结构合理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这种茶叶紧条机的结构包括机架、动力装置,以及位于机架上平面的锅架;能在导轨上作往复运动的锅架一端与动力装置相联,其中部为锅体、下方为热源装置、一侧设有出茶联动门;锅体由多条横断面为“U”字型的锅槽构成,每条锅槽内壁底部设有轴向的刚性凸条,其特征是:每条锅槽横断面的“U”字型下部形状由两段不同半径的半圆弧连接而成。
所述的这种茶叶紧条机,其特征是:每条锅槽的宽度小于往复运动的行程。
所述的这种茶叶紧条机,其特征是:锅槽中心线所在平面与运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70-90度。
所述的这种茶叶紧条机,其特征是:两段半圆弧的半径分别为35mm和55mm。
所述的这种茶叶紧条机,其特征是:锅架搁置在支撑轮部件上,机架的上部两侧面分别设有四组支撑轮部件,每组支撑轮部件由轴承防护罩,防尘滚动轴承,滚动轴承轴,轴用弹性挡圈及固定座组成,固定座固定在机架上,固定座的上部设置滚动轴承轴和一对防尘滚动轴承,锅架上设有一条角钢,角钢的一面伸入滚动轴承间;锅架尾部中间设有一组限位夹轮。
所述的这种茶叶紧条机,其特征是:一对滚动轴承中上滚动轴承的滚动轴承轴经螺母固定在一定位槽上。
所述的这种茶叶紧条机,其特征是:与联动门对应一侧的锅架上设有锅体提升机构,该机构由摇杆及摇杆座、摇臂、手柄、连杆、连接板、长轴、压轮构成,两只摇杆座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每个摇杆座上设置一摇杆,摇杆一端与连杆套接,另一端通过传递轴与连接板固接,连接板的另一端和长轴固接,长轴另一端套置压轮,压轮嵌设在锅体侧面的滑槽内。
所述的这种茶叶紧条机,其特征是:锅体每条锅槽的一侧内壁上部设有一根刚性凸条。
所述的这种茶叶紧条机,其特征是:两只滚动轴承中的上滚动轴承的滚动轴承轴经螺母固定在一定位槽上。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机主要从提高紧条效果着手,一是改变每条锅槽横断面的“U”字型下部形状:原先由一段半圆弧连接上部槽壁,实践证明这样的锅槽在实际作业时,茶叶只会在锅槽底部左右晃动,而改成两段不同半径的半圆弧连接后,茶叶有了明显的翻动效果;二是将锅槽的宽度限制在往复运动的行程内,以增加茶叶碰壁力,三是在槽口处的一侧壁的上部增设一根轴向钢性凸条,防止茶叶跳槽,四是增大锅槽与运动向的夹角,竖直锅槽,综合实现了翻抛转兼有、碰撞激烈、不会跳槽、紧条效果好的目的。另外,改非导热手把为锅体提升机构,省时省力,效率高;改滑动磨擦为滚动运动付,消除了润滑油飞溅而影响茶质的因素。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玉明,未经程玉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04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板底部封胶的球格阵列封装构造
- 下一篇:反烧式环保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