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式气液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1588.X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6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陆飞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飞浩 |
主分类号: | B01D45/12 | 分类号: | B01D45/1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000浙江省宁波市朝***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一些化工、环保、生物制药等场合广泛地使用到一种气液分离装置,用来气体和液体的分离,为此有科技人员不断地对气液分离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如专利号为94224688.8的中国专利“旋击气液分离器”,它包含进气管、分离器筒体、出气管。出气管中上部装有导流叶片,分离器底部安装有稳流屏并且出气管为变径管,其下部尽量口径大,目的迫使气流中微量液体或液雾多次撞击凝聚成大液滴,再靠离心力分离出来且液沫或液泡不易被气流携带出口。故可大大提高旋风气液分离器的气液分离效果。其缺陷在于:气流需要改变方向再出来,造成阻力比较大,能耗比较多;分离效果还不够理想,分离效率只能在99.9%左右。专利申请号为200510104896.9的中国专利“一种气液分离器”,其包括分离室,在分离室上设有混合气液流的进口,分离室的一端具有再分离室,在分离室和再分离室之间设有隔板,升气管分别朝向隔板的两侧延伸,升气管的一端部位于分离室内,其另一端部位于再分离室内,并且与排气管的端部相对置,分离室的另一端具有集液室,其特征是:循环管位于分离室的内部,循环管的纵向轴线与分离室的纵向轴线朝同一方向延伸,循环管的一部分延伸进入升气管的内部,在循环管的外壁与升气管的内壁之间形成供内旋流通过的环形间隙,循环管的一端与横管连通,横管连通再分离室。它对传统的旋流分离器做了比较大改进设计,但是,还是存在阻力大、能耗大、不适合卧式使用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力小、能耗低、分离效果理想且结构紧凑合理的卧式气液分离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卧式气液分离器,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左右两侧的总进气口和总出气口,其特征在于外壳中空腔通过管板固定分布了多个分离单元,各个分离单元具有单元管壳,在单元管壳的左右两侧设置了进气口和出气口,在进气口里侧位置的中心棒与单元管壳里面之间环周分布固定有导流叶片,在出气口里侧位置固定有直径缩小了的出气管,出气管的端口成为出气口,在单元管壳的下面开有排液口,在外壳的下面连接有集液斗,集液斗的下端为总排液口。
作为改进,所述的分离单元在前后管板之间呈倾斜设置,倾斜角度在5-20°范围里,便于液体排出,提高分离效果。
作为改进,所述的导流叶片的导角在15-50°范围。
再改进,所述的排液口是倾斜设置的,倾斜角度在在5-20°范围里,便于液体排出,提高分离效果。
最后,所述的外壳呈现罐状,空腔直径大,并锥形逐渐过渡或球形封头状过渡到直径缩小的两端管口。所述的集液斗设置在与排液口对齐的位置上,各个分离单元的排液口分布在同一垂直面上,便于液体收集起来并排出,提高分离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气流不再是折流改变方向,所以气流阻力大大减小,能耗也随之降低,因分离单元管径比整体气液分离器外径大大缩小,故分离效果更加理想,分离效率可以达到99.99%,结构紧凑合理,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很容易地改变单元的数量来进行设计制造,特别是卧式设计,适合在一些不宜采用旋流式分离器的场合,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图1卧式气液分离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2卧式气液分离器的端面视图;
图3卧式气液分离器的截面图;
图4卧式气液分离器的截面图;
图5分离单元的结构剖视图;
图6分离单元的端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6所示意,一种卧式气液分离器,其包括外壳9和设置在外壳9左右两侧的总进气口8和总出气口13,外壳9总体上呈现罐状,空腔直径大,并锥形逐渐过渡或球形封头状过渡到直径缩小的两端管口,使气流在空腔中降低气流速度,便于液体颗粒分离出来。外壳9中空腔通过前后管板10,12固定分布了多个分离单元11。分离单元11在前后管板10,12之间是呈倾斜设置,倾斜角度β在5-20°范围里,便于排出液体,提高分离效果。如图1所示意,各个分离单元11具有单元管壳3,在单元管壳3的左右两侧设置了进气口1和出气口6,在进气口1里侧位置的中心棒4与单元管壳3里面之间环周分布固定有导流叶片2,导流叶片2的导角α在15-50°范围,在出气口6里侧位置固定有直径缩小了的出气管5,出气管5的端口成为出气口6,见图5,在单元管壳3的下面开有排液口7,排液口7是倾斜设置的,倾斜角度γ在在5-20°范围里,便于排出液体,各个分离单元11的排液口7分布在同一垂直面上,在外壳9的下面连接有集液斗14,集液斗14的下端为总排液口15,集液斗14设置在与排液口7对齐的位置上,见图1。分离单元11在外壳9中是相互平行布置的。整体结构合理,分离效果好,且风量波动适应度高,气液分离效率高达98%-99.99%,气阻小,为传统的分离器的1/4左右,能耗少,容易组装生产和实际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飞浩,未经陆飞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15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化学氧碘激光器的高效除水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跳舞机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