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阵列轴孔的组合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2385.2 | 申请日: | 200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5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迟关心;王振龙;曾伟梁;朱保国;孙立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H5/02 | 分类号: | B23H5/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毕志铭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阵列 组合 加工 方法 | ||
1、微阵列轴孔的组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步骤完成:
步骤一:将工件电极(5)安装在机床主轴(1)上,工件电极(5)为阳极,加工工具(6)为阴极,工件电极(5)与加工工具(6)设置在机床的工作平台上的电解液槽(2)内的电解液中,采用脉冲电源(3)供电,工件电极(5)与加工工具(6)进行相对靠近的移动,通过电压电流检测装置(4)对电压进行检测,当两极间电压为零,工件电极(5)和加工工具(6)完成接触感知,设置加工初始距离,主轴(1)带动工件电极(5)作绕轴心的旋转运动,通过电解加工工艺过程将工件电极(5)制作成微细电极;
步骤二:用平板电极(7)替换加工工具(6),交换脉冲电源(3)的正负极,则平板电极(7)为阳极,上述步骤加工后的工件电极(5)为阴极,所述的平板电极(7)通过超声波发生装置(11)的换能器(10)支撑水平放置在电解液槽(2)内的电解液中,工件电极(5)与平板电极(7)进行相对靠近的移动,通过电压电流检测装置(4)对电压进行检测,当两极间电压为零,工件电极(5)和平板电极(7)完成接触感知,设置加工初始距离,主轴(1)带动工件电极(5)作三轴运动,通过电解加工工艺过程在平板电极(7)上加工微阵列母孔,并在加工过程中通过超声波发生装置(11)的换能器(10)进行复合超声振动;
步骤三:用圆柱电极(8)替换已加工成微细电极的工件电极(5),交换脉冲电源(3)的正负极,则圆柱电极(8)为阳极,带有微阵列母孔的平板电极(7)为阴极,用带有微阵列母孔的平板电极(7)通过电火花加工将圆柱电极(8)制作成微细阵列轴,并在加工过程中通过超声波发生装置(11)的换能器(10)进行复合超声振动;
步骤四:用不锈钢薄片(9)替换带有微阵列母孔的平板电极(7),交换脉冲电源(3)的正负极,则不锈钢薄片(9)为阳极,已加工成微阵列轴的圆柱电极(8)为阴极,用已加工成微阵列轴的圆柱电极(8)在不锈钢薄片(9)上采用与步骤二相同的电解方法加工微阵列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238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切割的压敏粘合剂片材
- 下一篇:开关电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