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程改造用叠合桩及其成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72748.2 | 申请日: | 200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7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忠;侯晓萌;王英;周威;解恒燕;谭军;张辉;王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64 | 分类号: | E02D5/64;E02D3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国清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 改造 叠合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的配筋混凝土桩的成桩方法,尤其是工程改造加固桩的成桩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一根柱子对应于一根桩的原结构,当需要原桩的结构的荷载增加时(即对原建筑物增层时),原有桩基础的抗力不足,不但需对原建筑物的上部结构进行加固,而且现有的加固要增加桩数和增设承台对原桩基础进行加固,这种方法施工繁琐,原材料增加,整体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加固方法要增加桩数和增设承台对原桩基础进行加固,施工繁琐,原材料增加,整体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工程改造用叠合桩的成桩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由原桩、外围环形混凝土、纵筋和外围环形箍筋构成,纵筋、外围环形箍筋和外围环形混凝土沿原桩长度方向设在原桩外表面的周围,构成叠合桩。
本发明的成桩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相邻二柱之间设置条基,在条基上浇(砌)筑墙体,使原桩承担的荷载传递给条基;
步骤二、依据叠合桩的设计尺寸,将卸载后的原桩周边的土体清除,然后对原桩周围进行扩孔,扩孔深度为原桩的深度,将桩底部扩大尺寸;扩大头尺寸和桩周围叠合环厚度根据改造工程需要的荷载确定;
步骤三、在经扩孔后的原桩周围叠合环腔内,沿原桩长度方向将纵筋和环形箍筋设置在原桩的周围,形成叠合层钢筋骨架;
步骤四、向形成叠合层钢筋骨架的原桩周围叠合环腔内浇筑混凝土,即形成本发明的叠合桩。
本发明适用于对每根柱对应一根桩的原建筑物直接加层的桩基础的加固改造。本发明的方法简便,能提高工效,节省原材料,而且桩的整体性能好。本发明广泛适用于工程改造桩基加固工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叠合桩基础的叠合部分与原桩1基础长度方向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截面剖视图。图中5为原桩1基础扩宽处,6为原桩基础底部,7为叠合桩基底部,8为对原基础扩的孔。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描述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由原桩1、外围环形混凝土2、纵筋3和外围环形箍筋4构成,纵筋3、外围环形箍筋4和外围环形混凝土2沿原桩1长度方向设在原桩1外表面的周围,构成叠合桩。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相邻二柱之间设置条基,在条基上浇(砌)筑墙体,使原桩承担的荷载传递给条基;
步骤二、依据叠合桩的设计尺寸,将卸载后的原桩1周边的土体清除,然后对原桩1周围进行扩孔,扩孔深度为原桩1的深度,将桩底部扩大尺寸;扩大头尺寸和桩周围叠合环厚度根据改造工程需要的荷载确定;
步骤三、在经扩孔后的原桩1周围叠合环腔内,沿原桩1长度方向将纵筋3和环形箍筋4设置在原桩1的周围,形成叠合层钢筋骨架;
步骤四、向形成叠合层钢筋骨架的原桩1周围叠合环腔内浇筑混凝土2,即形成本发明的叠合桩。
在叠合桩能有效承载后,拆除相邻两柱间后浇(砌)筑的墙体,使加固后的叠合桩恢复承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27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旋转型存贮装置
- 下一篇:简易擦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