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机器视觉的宝石三维毛坯重构设计的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2773.0 | 申请日: | 200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8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屈桢深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焱;邵诚训;叶成淳;许卉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T1/00;G06T17/00;G01B11/2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325000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机器 视觉 宝石 三维 毛坯 设计 装置 方法 | ||
1、基于机器视觉的宝石三维毛坯重构设计的装置,它由图像采集设备(1)、转动平台设备(2)、处理系统(3)和照明设备(4)组成,其特征在于图像采集设备(1)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系统(3)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转动平台设备(2)和照明设备(4)的控制输入端与处理系统(3)的控制输出端连接,照明设备(4)的输出光供给图像采集设备(1)的输入端,所述图像采集设备(1)由摄像机(1-1)和图像采集卡(1-2)组成,摄像机(1-1)的信号输出端与图像采集卡(1-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转动平台设备(2)由平台机体(2-1)、驱动电机(2-2)和设备控制卡(2-3)组成,驱动电机(2-2)的传动输出端与平台机体(2-1)传动连接,驱动电机的(2-2)的控制输入端与设备控制卡(2-3)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处理系统(3)由处理机(3-1)和显示设备(3-2)组成,处理机(3-1)的信号输入端与图像采集卡(1-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处理机(3-1)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设备(3-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处理机(3-1)的控制输出端与设备控制卡(2-3)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照明设备(4)包含辅助光源(4-1)、菲涅尔透镜(4-2)和镜头(4-3),辅助光源(4-1)的控制输入端与处理机(3-1)的控制输出端连接,辅助光源(4-1)、菲涅尔透镜(4-2)、待测宝石毛坯(W)、镜头(4-3)和摄像机(1-1)依次从右至左设置在一条直线上,辅助光源(4-1)和摄像机(1-1)分别设置在菲涅尔透镜(4-2)和镜头(4-3)的焦点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器视觉的宝石三维毛坯重构设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的照明设备(4)增加了激光二极管(4-4)和狭缝透镜(4-5),激光二极管(4-4)设置在狭缝透镜(4-5)的焦点处,待测宝石毛坯(W)、狭缝透镜(4-5)和激光二极管(4-4)依次设置在一条轴线上,并且此轴线与菲涅尔透镜(4-2)、待测宝石毛坯(W)和镜头(4-3)所在的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
3、基于机器视觉的宝石三维毛坯重构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启动:将待测宝石毛坯(W)放置在平台机体(2-1)上,由处理机(3-1)发出控制指令给辅助光源(4-1)为平台机体(2-1)提供背光照明;
步骤二、毛坯重构:通过设备控制卡(2-3)控制驱动电机(2-2)以指定速率驱动平台机体(2-1)进行高精度旋转,通过摄像机(1-1)采集待测宝石毛坯(W)各个角度的视频,采集的视频由图像采集卡(1-2)转化为多帧数字图像序列传入处理机(3-1)中,将多帧数字图像序列通过处理机(3-1)计算得到待测宝石毛坯(W)的三维表面和形状参数,并在处理机(3-1)中重构宝石毛坯的形状;
步骤三、切工设计:根据待测宝石毛坯(W)的三维重构结果、待设计宝石的切割形状及遵循标准要求通过处理机(3-1)优化待设计宝石的主轴方向、大小参数并计算出各切割面的原始参数,再与保存在处理机(3-1)中的标准数据库进行对比,进一步得到待设计宝石各切割面具体参数及完整的最终设计结果,并将重构和设计结果保存在处理机(3-1)内以供查阅检索和打印输出;
步骤四、三维建模:通过处理机(3-1)将待测宝石毛坯(W)的三维形状及切割参数通过OpenGL技术以三维叠加的方式按用户设置格式显示在显示设备(3-2)上,并对三维图像进行旋转、局部放大及将待测宝石毛坯(W)和设计结果叠加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焱;邵诚训;叶成淳;许卉,未经许焱;邵诚训;叶成淳;许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277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辐射吸收纤维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设备监控系统和设备监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