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登革病毒Ⅰ型核苷酸片段的引物和探针序列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74187.X 申请日: 2007-05-08
公开(公告)号: CN101139637A 公开(公告)日: 2008-03-12
发明(设计)人: 王鸣;吴新伟;张经纬;蒋力云;肖性龙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太太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分类号: C12Q1/70 分类号: C12Q1/70;C12Q1/68;C12N15/11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检测 病毒 核苷酸 片段 引物 探针 序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登革病毒I型核苷酸片段的引物和探针序列。

背景技术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是黄病毒属的单股正链RNA病毒,根据E蛋白的抗原性不同,分为I型、II型、III型和IV型四个血清型。登革病毒以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传播媒介,引起登革热(classicaldengue fever,简称DF)和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症(den-gue hemorrhagi fever/dengue shocksyndrome,简称DHF/DSS)。每年全世界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有1亿人感染登革病毒,其中以与我国接壤的东南亚地区流行最为严重(WH0.1998)。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国广东于1978年发生流行,并分离出第IV型登革病毒。此后,于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离出I、II、III型病毒。近年来,我国南方频发登革热的流行,时有DHF/DSS的病例报告。DHF/DSS表现为高热,出血,休克,病死率较高,但其发生机制不明,多数学者认为DHF/DSS的发生受病毒本身的生物特性和病人的免疫因素两方面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城市化的发展,登革病毒型别的地域性分布被破坏,DF的流行区域扩大,DHF/DSS病例亦有增多的趋势。目前这一疾病已成为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疫苗,因而及时诊断疾病、及时处理疫情就变得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有一种既准确又快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来确定病原.这也是临床诊断与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登革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国内外都已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技术,传统的方法主要有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等,这些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敏感性低、特异性差、操作繁琐、耗时等不足,尤其是难以准确分型。随着登革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成功,基于登革病毒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分型鉴定方法,如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A)广泛应用于全球各个登革病毒检测实验室,登革病毒的准确分型问题得到解决,但所有这些技术,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实验耗时的问题,因为这些方法都是建立在病毒分离培养的基础上,不适宜作为登革热的早期诊断。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普通PCR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但该技术需要对PCR产物进行后处理,极易导致PCR产物污染,同时有一定的非特异性扩增。而荧光PCR技术则是在普通PCR技术的基础上,在扩增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对特异性引物的同时再加入一个特异性的荧光探针,使用实时监测的荧光PCR检测仪来检测靶核苷酸序列的技术。除了具有普通PCR的优点外,它还具有以下优点:(1)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由于多使用了一条可与模板互补配对的荧光探针,提高了特异性,并且由自动化仪器收集荧光信号,避免了人工判断的主观性,又可进一步提高灵敏度。(2)全封闭反应,在线式实时监测荧光,无须PCR产物的后处理,避免污染,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3)数据分析选在核酸扩增的对数期,摈弃普通PCR方法的受多因素干扰的终点分析法,使得定量更准确可靠。(4)可实现单管双检或多检,还可设计针对性内标,监控抽提效率及排除抑制剂干扰。(5)不接触有毒试剂,操作安全。(6)有利于规模化、自动化及联网管理。(7)适用范围更广,理论上可检测任何病毒的核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登革病毒I型核苷酸片段的引物和探针序列。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检测登革病毒I型核苷酸片段的引物和探针序列包括:由上游引物DenI pf序列为TGTTTTCTTTGCATTTGCTCCA和下游引物Den I pr序列为CGAAYCCAACTATAGAAGAAGGAAGAAC组成的引物对,和探针Den I pb序列为CCTCTGAGCCATGGTTCCACCATCTT。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太太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深圳太太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41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