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urbo码的块交织及HARQ包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74311.2 | 申请日: | 2007-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5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徐俊;左志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12/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urbo 交织 harq 生成 方法 | ||
1.一种turbo码的块交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信息分组送到1/3码率turbo码编码器,产生一个系统比特流和第一、第二奇偶校验的比特流,其中,系统比特流和第一奇偶校验比特流将使用等同的长度为2M的基于比特翻转顺序BRO作为列置换函数的分块交织器,分块交织器的偏移δ均为零;第二奇偶校验比特流的分块交织器的偏移δ并不总是等于零,即在选取第二奇偶校验比特的δ值时:
1)、如果实际码率R≤码率门限R0,则偏移δ等于0;
2)、如果实际码率R>码率门限R0,则根据码长K来选择不等于0的偏移值δ;
所述M为自然数,2M表示交织器的列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码率门限R0=0.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2)中,当码长K=1792和2112时,δ=3;当K不等于1792和2112时,δ=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码率门限R0=5/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比特流和第一奇偶校验比特流的分块交织器为:∏sys(j)=2M.(jmodJ)+BROM(j/J),第二奇偶校验比特流的分块交织器为:∏P1(j)=(∏sys(j)+δ)%K′,其中,K′=K+4,j是输入分块交织器的顺序,j=0,1,...,K′-1;
表示交织器的行大小;
%表示取模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M的最佳取值为5。
7.一种基于循环缓冲的turbo码HARQ包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信息分组送到1/3码率turbo码编码器,产生一个系统比特流和第一、第二奇偶校验的比特流;
2)、每个数据流将被各自的分块交织器重新排列,进行分块交织,
系统比特流和第一奇偶校验比特流将使用等同的长度为2M的基于比特翻转顺序BRO作为列置换函数的分块交织器,分块交织器的偏移δ均为零;第二奇偶校验比特流的分块交织器的偏移δ并不总是等于零,即在选取第二奇偶校验比特的δ值时:
a)、如果实际码率R≤码率门限R0,则偏移δ等于0;
b)、如果实际码率R>码率门限R0,则根据码长K来选择不等于0的偏移值δ;
3)、在单一输出缓冲器中,将重排后的系统比特放在开始位置,随后交错地放置两个重排的校验比特数据流,进行块间交织;
4)、对于期望的码率,选择Ndata个编码比特,构成一个码率为Ndata/K传输包作为速率匹配的输入;
所述M为自然数,2M表示交织器的列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码率门限R0=0.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2)的b)中,当码长K=1792和2112时,δ=3;当K不等于1792和2112时,δ=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码率门限R0=5/6。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比特流和第一奇偶校验比特流的分块交织器为:∏sys(j)=2M.(jmodJ)+BROM(j/J),第二奇偶校验比特流的分块交织器为:∏P1(j)=(∏sys(j)+δ)%K′,其中,K′=K+4,j是输入分块交织器的顺序,j=0,1,...,K′-1;
表示交织器的行大小;
%表示取模操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M的最佳取值为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431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