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音频混响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4678.4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6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龙彦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尔马克汽车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S7/00 | 分类号: | H04S7/00;H04S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潘中毅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音频 混响 | ||
1、一种便携式音频混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用于输入音频信号的音频输入单元;
至少一个用于对所述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混响处理的混响音频处理单元;
至少一个用于对所述混响效果进行控制的音效控制单元;以及
用于对经混响处理后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的音频处理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混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输入单元进一部包括麦克风输入单元和乐声输入单元,所述麦克风输入单元包括麦克风插座J1,电容C1、C2,电阻R1、R2,其中电容C1与电阻R1串联,电容C2与电阻R2串联;所述乐声输入单元包括6.35mm耳机插座J4,电容C22、C23,电阻R24、R26,其中电容C22与电阻R26串联,电容C23与电阻R24相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音频混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响音频处理单元包括第一混响音频处理单元和第二混响音频处理单元,所述第一混响音频处理单元与所述麦克风输入单元相连,所述第二混响音频处理单元与所述乐声输入单元相连,所述第一、第二混响音频处理单元的电路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混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效控制单元包括第一音效控制单元和第二音效控制单元,所述第一音效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5、R6、R15、R16、R17、R19、R20、R21、R22、R54,电容C16、C18、C19、C48;所述第二音效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25、R29、R32、R33、R36、R64、R65、R66、R75、R76、R77、R78,电容C65、C66、C17、C26、C29、C3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音频混响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麦克风输入单元与第一混响音频处理单元之间还设有用于放大麦克风输入的信号的第一音频运算放大器,其包括运算放大芯片U2-A、U2-B,电容C3、C4、C20、C21,电阻R3、R4、R18、R23;在所述乐声输入单元与第二混响音频效处理单元之间还设有用于放大乐器输入的信号的第二音频运算放大器,其包括运算放大芯片U2-A、U2-B,电容C3、C4、C20、C21,电阻R3、R4、R18、R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混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处理单元包括芯片U4-A、U4-B,电容C32、C34、C35、C36、C39,电阻R37、R38、R39、R41、R42、R4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混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接收经混响处理后的信号并输出的左右声道输出单元,其包括电容C37、C38,电阻R44、R45、R46、R47,其中电容C37与电阻R45相串联,电容C38与电阻R44相串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混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经混响处理后的信号以立体声输出的立体声功放单元和立体声输出单元,所述立体声功放单元包括芯片U5,电容C40、C41、C42、C43、C44、C45,电阻R40、R52、R53、R55、R56、R59,二极管D3、D4、D5,其中电容C40与电阻R52相串联,电容C44与电阻R53相串联,电容C43与电阻R56相串联,二极管D3、D4、D5依次串联;所述立体声输出单元包括3.5mm耳机插座J8,电容C46、C47,电阻R57、R58,其中电容C46与电阻R58相串联,电容C47与电阻R57相串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混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提供电源的电源单元,其包括芯片U6,电容C24、C33、C53、C54,电感L1,电阻R60、R61、R62、R63,二极管D6、D7、D8、D9、D10,其中电容C53与电阻R61串联后与电容C33相并联,电感L1一端与芯片U6相连,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4和电阻R6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混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输入音频信号的音频输入单元,与所述音频处理单元相连,所述音频输入单元包括3.5mm耳机插座J5,电阻R48、R49、R50、R51,电容C39、C67,其中电容C39与电阻R51相串联,电容C67与电阻R50相串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尔马克汽车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未经麦尔马克汽车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467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射功率调整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从龙虾废弃物中提取龙虾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