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达到欧三排放标准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及其电磁阀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5108.7 | 申请日: | 200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0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温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伟光 |
主分类号: | F02D43/00 | 分类号: | F02D43/00;F02D41/26;F01N9/00;F01N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35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达到 排放 标准 补气 系统 装置 及其 电磁阀 | ||
1.一种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包括电子控制器(ECU)、一次补气电磁阀(或称主电磁阀),二次补气电磁阀(或称付电磁阀)、催化转化器,空气过滤器、相关的传感部件,连通管道和连接线束等部分组成;
其特征在于:一次补气电磁阀进气口,经管路和空气过滤器连接,一次补气电磁阀出气口,经管路、补气嘴连接到化油器和发动机之间节气门后部的混合气管道中,空气过滤器经管路与化油器连接;二次补气电磁阀进气口,经管路和空气过滤器连接,二次补气电磁阀送气口,经管路和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而催化转化器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管的适当位置中,所述电子控制器ECU通过信号输出线分别与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连接,通过电源线与机动车的蓄电池连接,通过信号线与发动机的点火系统连接;
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或者二次补气电磁阀均由一软铁套件,其由形成闭合磁回路的一U形框架和一密封挡板构成,或者仅由一U形软铁框架构成;若干组驱动线包,其与信号输入线连接且缠绕在线包骨架外侧,并内置于软铁套件与线包骨架之间的腔室内;一线包骨架,其呈中空结构,插设固定于软铁套件中的U形框板内;一定铁芯,其插设固定在线包骨架中空内腔轴心的一端;一动铁芯,其朝向阀座的一端连接有密封圈,且其插设于线包骨架中空内腔轴心的另一端;在两相邻面的动铁芯与定铁芯之间装有复位弹簧;阀座位于密封圈外部设有延伸出阀座突设的出气口、阀座上另设有一个进气管组成;
无论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还是二次补气电磁阀,驱动它们工作的信号源都是有一定工作频率的序列脉冲信号,或者是可变工作频率的序列脉冲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机动车辆的排气量较小,如摩托车排气量在150毫升以下,系统装置可以不安装二次补气电磁阀,但系统装置其他配置不变,也可达到欧洲三号排放标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器ECU通过信号线与安装在机动车发动机排气口附近的温度传感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采用闭环控制,所述电子控制器ECU通过信号线与安装在发动机排气口的氧传感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的定铁芯均由其一端成型为呈反圆台形的腔体、腔体底部直径小于腔体上部直径的圆台、底部嵌入的缓冲垫圈组成;动铁芯由与定铁芯反圆台形腔体相匹配且带有泄流结构的子弹型头部并与阀座接触的另一端嵌入的密封阀垫组成。泄流结构是开设在动铁芯上的泄流槽或者开设在动铁芯外圆柱上的泄流面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的动铁芯均由其一端成型为呈反圆台形的腔体、腔体底部直径小于腔体上部直径的圆台与阀座接触的另一端嵌入的密封阀垫组成且带有泄流结构;定铁芯由与动铁芯反圆台形腔体相匹配子弹型头部且底部嵌入的缓冲垫圈组成。泄流结构是开设在动铁芯上的泄流槽或者开设在动铁芯外圆柱上的泄流面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的动铁芯的表面设有渗氮层或者设有含氮混合元素的渗氮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的阀座下端有一个台阶,该台阶嵌入到电磁阀的外壳的凹槽中并通过超声波焊接或者注塑成型的方式,使外壳分别和阀座,定铁芯紧固连接,并同时完成电磁阀的最后封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的阀座都可通过若干紧固件和电磁阀的外壳或者软铁套件或者驱动线包骨架的延伸段进行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的阀座都可通过键槽的方式和电磁阀的金属套管的连接部件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伟光,未经温伟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510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面流湿地系统
- 下一篇:组合式螺圈钢桶封闭器及密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