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输入多输出的接收信号检测方法及接收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5686.0 | 申请日: | 200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5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璇;邱玲;朱近康;唐臻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Q7/34 | 分类号: | H04Q7/34;H04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入 输出 接收 信号 检测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的发展异常迅 猛,无线网络的发展趋势逐渐从电路交换演进到分组交换,各种无线宽带接 入技术层出不穷。
最近几年发展迅猛的无线网络有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he Third Generation,简称“3G”)、本地多点分布式业务(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ystem/Service,简称“LMDS”)、多点多信道分布式服务(Multi-channe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简称“MMDS”)系统技术和微波接入全 球互通系统(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简称 “WiMAX”)。对于后3G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也正在紧锣密鼓的 展开,各种技术层出不穷,如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OFDM”)技术,中继站技术,接入网融合技术,频谱 共享技术,多天线或者称为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简称“MIMO”)技术等。
MIMO技术是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简称“3GPP”)提出的一种天线系统,是一种高速下行的分组接入方案。这 种系统在发送方和接收方都有多副天线,是双天线分集的进一步扩展,并采 用了“编码重用”技术。狭义的来说,MIMO技术是指空间复用的多天线技 术。
目前,在接收端通常都使用某一种检测算法检测MIMO技术中的各子 流,接收端可以采用的检测算法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
(1)线性检测算法,包括迫零(Zero Forcing,简称“ZF”)检测算法, 最小均分误差(Minimum mean-square error,简称“MMSE”)检测算法, 迫零干扰对消(ZF-SIC)检测算法,最小均分误差干扰对消(MMSE-SIC) 检测算法,排序迫零干扰对消(ZF-OSD)检测算法,以及排序最小均分误差 干扰对消(MMSE-OSD)检测算法。
(2)判决反馈(DFD)检测算法,该类检测算法属于非线性检测算法, 包括迫零判决反馈(ZF-DFD)检测算法,最小均分误差反馈(MMSE-DFD) 检测算法等。
(3)最大似然检测算法及它的一些简化的检测算法,该类检测算法也 是属于非线性检测算法,包括最大似然(MLD)检测算法,球形译码等等。 其中正交三角分解(QRD)检测算法是在MLD检测算法的基础上一种简化 的检测算法。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MIMO系统中的检测算法,以MLD检测 算法性能最优,但是复杂度高,不易于实现。在MLD的基础上简化的QRD 检测算法,性能接近MLD检测算法,但是在高阶调制时,复杂度依然很高。 因此,如果采用线性检测算法(如ZF-SIC、MMSE-SIC等),虽然避免 了复杂度高的问题,但是线性检测算法的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简称 “BER”)性能较差,而且线性检测算法中的部分检测算法还会使数值稳定 性不好;如果采用MLD或QRD检测算法,则会导致复杂度高的问题。由于 接收端通常都使用某一种检测算法检测MIMO技术中的各子流,因此MIMO 系统不能够灵活实现检测算法的复杂度与良好的BER性能之间的折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的接 收信号检测方法及接收设备,使得系统能够灵活实现检测算法的复杂度与良 好的BER性能之间的折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的接 收信号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接收到的各子流的信号质量的衡量值;
如果子流的信号质量的衡量值大于预置门限,则采用第一检测算法检测 该子流;
如果子流的信号质量的衡量值小于或等于预置门限,则采用第二检测算 法检测该子流;其中,第一检测算法的复杂度低于第二检测算法,该第二检 测算法的误码率性能高于该第一检测算法,预置门限为在至少两个级别的预 置门限中的一个预置门限。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的接收设备,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56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