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笔记本计算机电池充电的智能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6093.6 | 申请日: | 200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0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舒峰;张能军;袁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顶星数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G05B1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才桂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本 计算机 电池 充电 智能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笔记本计算机电池充电的控制方法,特别是一种用户可根据喜好自行选定电池充电模式的笔记本计算机电池充电的智能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笔记本计算机的便携性决定了其所带电池无论从笔记本性能或是价格来说都占很大的比重,所以对笔记本电池的研究总是孜孜不倦,渴望笔记本电池拥有更大的容量,更长的使用寿命。
由于技术的缺陷,目前笔记本计算机的电池不仅有充电次数循环的限制,而且频繁充电也会对电池自身寿命及容量造成不良影响。为此笔记本计算机厂商会在电池包里面写入一个参数,设置该参数目的在于让笔记本计算机不因为电池自放电导致电量微弱变化而频繁充电。也就是让电池电量低于一定数量(如低于95%)以下再进行充电,如果电池从满电量放电至98%,此时电池不会被充电。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频繁的充电,提高了电池的寿命及容量。
但是,在人们日常使用笔记本计算机的过程中,每个人拥有不同的使用习惯及不同的使用环境,仅仅设置上述的一个固定参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一个更合理更人性化的设置才能让电池的性能更优化,寿命更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记本计算机电池充电的智能控制方法,其可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自行设置电池允许充电的电池电量值,减少电池充电次数来延长电池寿命,同时这种方法可以将电池的最大使用容量发挥出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笔记本计算机电池充电的智能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上层应用程序定义第一与第二电池充电模式,第一充电模式为常规电池管理模式,具有预设的允许充电的电池电量值,第二充电模式为人性化电池管理模式,其允许充电的电池电量值可由用户设定,并提供一个选择电池充电模式的用户界面;
步骤2:通过用户界面选定电池充电模式;
如果选择第一充电模式,执行步骤4;
如果选择第二充电模式,执行步骤3;
步骤3:上层应用程序提示用户设定允许充电的电池电量值并存储该用户输入的允许充电的电池电量值;
步骤4:上层应用程序将选定电池充电模式的设定信息传递给嵌入式控制器;
步骤5:嵌入式控制器判定电池充电环境是否满足要求,并根据判定结果执行相应步骤;
如果充电环境满足要求,嵌入式控制器执行步骤6;
如果充电环境不满足要求,嵌入式控制器返回步骤5;
步骤6:嵌入式控制器读取电池电量管理模块中的当前电池电量值;
步骤7:嵌入式控制器比较当前电池电量值与选定的电池充电模式对应的允许充电的电池电量值来判定给电池充电或不充电。
所述的笔记本计算机电池充电的智能控制方法,其中,步骤7中,如果当前电池电量值低于选定的电池充电模式对应的允许充电的电池电量值时,则嵌入式控制器给电池充电;否则嵌入式控制器不给电池充电,并返回步骤6。
所述的笔记本计算机电池充电的智能控制方法,其中,步骤5中,如果电池连接外置电源,则充电环境满足要求,相反则不满足。
所述的笔记本计算机电池充电的智能控制方法,其中,步骤1中,上层应用程序通过在笔记本计算机键盘上定义一激活键来激活用户界面,按下该激活键,屏幕上便出现该用户界面。
所述的笔记本计算机电池充电的智能控制方法,其中,步骤1中,上层应用程序在操作系统中设置一应用软件,通过该应用软件来激活用户界面。
本发明笔记本计算机电池充电的智能控制方法为用户提供一个选择电池充电模式的用户界面,用户可根据使用习惯自行选定电池充电模式与允许充电的电池电量值,以更合理的使用电池,减少电池充电次数,延长电池寿命,并同时将电池的最大使用容量发挥出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实现本发明笔记本计算机电池充电的智能控制方法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笔记本计算机电池充电的智能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顶星数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顶星数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60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调频立体声无线转发器
- 下一篇:多功能漏斗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