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闭环自动补偿式散热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76353.X | 申请日: | 200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2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杨伍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伍民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06F1/20;H01L23/34;H01L23/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睿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鸿荫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闭环 自动 补偿 散热 方法 装置 | ||
1.一种闭环自动补偿式散热方法,用于解决发热量大但工作温度不允许过高的电子器件的散热问题,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设置一集热分流器件,并使该集热分流器件与所述发热电子器件保持良好的接触以实现热传递;
B.在所述集热分流器件外表面、对准所述发热电子器件的位置,放置一帕尔帖效应制冷片,使所述帕尔帖效应制冷片的低温端表面与集热分流器件外表面紧贴,且所述集热分流器件外表面积大于帕尔帖效应制冷片的面积;
C.在所述帕尔帖效应制冷片的高温端表面依次连接有第一热量传导件和第一换热器而形成第一热量传输通道,该第一热量传输通道为向外散发热量的单向传输通道;
D.在所述集热分流器件外表面,除去被所述帕尔帖效应制冷片覆盖部分以外的剩余部分,借助第二热量传导件,或者是直接连接第二换热器,而形成第二热量传输通道,该第二热量传输通道为双向传输通道:发热电子器件工作发热时,部分热量经由所述第二热量传输通道向外散发,发热电子器件未工作而不发热时,第二换热器上的热量经所述第二热量传输通道反向传输给集热分流器件而对帕尔帖效应制冷片进行热量自动补偿;
E.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远热端连接第三热量传导件,使两者之间形成第三热量传输通道,该第三热量传输通道与第二热量传输通道在热量补偿控制上形成一个热量自动补偿的闭环回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环自动补偿式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F: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上均连接设置有散热风扇。
3.一种闭环自动补偿式散热装置,用于解决发热量大但工作温度不允许过高的电子器件的散热问题,其特征在于:
包括紧贴于所述发热的电子器件上表面的集热分流器件;该集热分流器件的外表面,装有帕尔帖效应制冷片,帕尔帖效应制冷片的面积小于集热分流器件的外表面积,且使该帕尔帖效应制冷片的低温端表面与集热分流器件的上表面紧贴;
所述帕尔帖效应制冷片的高温端表面上,紧贴有第一热量传导件,该第一热量传导件的另一端紧贴安装有第一换热器,形成第一热量传输通道;
在所述集热分流器件外表面、除去被所述帕尔帖效应制冷片覆盖部分以外的周围剩余部分,紧贴有第二热量传导件,该第二热量传导件的另一端紧贴安装有第二换热器,或者,所述第二换热器直接与所述集热分流器件的剩余部分紧密接触,形成第二热量传输通道;
所述第一热量传导件与第二热量传导件或第二换热器之间间隔有空隙以保证热量分两路传递出去;
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两者的远热端之间连接有第三热量传导件,形成第三热量传输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闭环自动补偿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上均安装连接有散热风扇,两者可分别安装有散热风扇,也可共用公共的散热风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闭环自动补偿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分流器件为一薄片形金属板,所述第一热量传导件包括柱状热量传导块和片状热量传导块;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上下间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换热器上开有通孔并直接固定在所述集热分流器件上,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帕尔帖效应制冷片的尺寸;所述柱状热量传导块立于所述帕尔帖效应制冷片上,并穿越所述第二换热器上的通孔,于上端借助片状热量传导块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固定;所述柱状热量传导块和帕尔帖效应制冷片的四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保持有空隙;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两者公用一个散热风扇,该散热风扇安装在两换热器的前端或后端;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左右至少一侧连接安装有第三热量传导件,该第三热量传导件为金属传热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闭环自动补偿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热量传导块借助片状热量传导块在第一换热器的下表面予以连接固定;或者,所述第一换热器上也开有通孔,所述柱状热量传导块穿越第一换热器上的通孔再借助片状热量传导块在第一换热器的底面予以连接固定,从而两换热器的翅片相向放置,但其间留有空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伍民,未经杨伍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635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炉外压制成型汽车玻璃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干法生产乙炔气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