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苷脲二聚体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7836.1 | 申请日: | 200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5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陶朱;祝黔江;薛赛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87/22 | 分类号: | C07D487/2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逸心 |
地址: | 550025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聚体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有机化学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名叫苷脲二聚体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瓜环或称葫[n]环联脲(CuCurbit[n]urils),因其貌似南瓜[拉丁文CuCurbit]而名瓜环,是一种由苷脲(结构如图1)通过甲基桥联形成的一类新型大环化合物。瓜环的制备大多是采用苷脲和甲醛反应而得,本发明的发明入在瓜环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叫苷脲二聚体(结构如图2)的化合物。
合成的苷脲二聚体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测定,1H-NMR(400Hz,DMSO-d6):4.42(s,2H),1.21(d,1H,J=0.35Hz),1.08(d,1H,J=0.35Hz),0.86(d,1H,J=0.47Hz),0.05(d,1H,J=0.47Hz)。发明人就具有图2所示结构的苷脲二聚体的合成方法请求专利保护。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苷脲二聚体的合成方法,因为苷脲二聚体是制备瓜环的重要原料,而苷脲二聚体的制备方法又从未在任何刊物杂志上公开发表过。
苷脲二聚体是以苷脲(记为A)为原料,与甲醛H2CO(记为B)或多聚甲醛(H2CO)n或六次甲基四胺(CH2)6N4按一定比例配合,在酸性介质中,搅拌状态下,加热反应一定时间即可得到苷脲二聚体(记为C)其反应式为:
从上述反应式可知,原料与甲醛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1,反应在原料与甲醛物质量的比为1∶0.5~2范围内皆可。在实际生产中,甲醛的量应大于理论量,如用多聚甲醛或用六次甲基四胺代替甲醛B,分别用W多聚甲醛/M甲醛或6·W六次甲基四胺/M六次甲基四胺换算成甲醛的物质的量,其中W、M分别表示重量(g)和摩尔质量(g/mol)。
以苷脲为原料,按苷脲与甲醛的物质量的比为1∶0.5~2配料,并按每10g苷脲取浓度2~9mol/L的无机酸30~60ml,按比例先取甲醛加入到浓度为2~9mol/L的无机酸中,再按比例称取苷脲加入到上述含甲醛的无机酸中,在90~110℃条件下,搅拌反应2~12小时,反应液冷却后过滤、沉淀经洗涤、烘干后得苷脲二聚体。
上述反应中所指的无机酸是指硫酸或盐酸或磷酸,其中以硫酸效果最佳。在制取苷脲二聚体的过程中,温度对产率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而酸的浓度,反应物之间的比例则有非常大的影响。当酸的浓度降低的时候,产物的含量提高了,在3mol/L的硫酸溶液中,其产率可以达40%, 在6mol/L时只有20%,但是当硫酸的浓度低于2mol/L时或高于9mol/L时,都难于得到苷脲二聚体,制备该化合物的适宜的硫酸浓度是3~6mol/L。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比最好为1∶1(甲醛单体和苷脲),甲醛不宜过量太多。
附图说明:
图1、苷脲结构图;图2、脲二聚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称取8g六次甲基四胺,加入到60ml、3mol/L的硫酸溶液中,在回流装置中,控温110℃,搅拌反应12小时后,在称取10克甘脲加入其中,控温110℃,搅拌反应2小时之后,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搅拌反应10小时,过滤,水洗,将滤饼烘干,得到一种白色粉末(产物2),称重得4.3克,产率35%。
实施例2:称取4.2g多聚甲醛溶于60ml、3mol/L硫酸溶液中在回流装置中,略微升温至多聚甲醛溶解后,加入10克甘脲,再控温100-105℃,搅拌反应2小时后,即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反应8小时,冷却,过滤,将滤饼用1∶1甲醇水溶液洗涤数次,烘干,得一种白色粉末,称重得4.5克,产率37%。
实施例3:量取12ml、30%的甲醛溶液和60ml、3mol/L硫酸溶液置于回流装中,加入10克甘脲,再控温110℃,搅拌反应2小时后,即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反应8小时,冷却,过滤,将滤饼用1∶1甲醇水溶液洗涤数次,烘干,得到甘脲二聚体,称重得4.2克,产率34%。
实施例4:量取12ml、30%的甲醛溶液和60ml、3mol/L盐酸溶液置于回流装中,加入10克甘脲,再控温105~110℃,搅拌反应2小时后,即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反应8小时,冷却,过滤,将滤饼用1∶1甲醇水溶液洗涤数次,烘干,得到甘脲二聚体,称重得4.0克,产率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78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波峰焊/回流焊专用PLC实时多任务控制方法
- 下一篇:双显示面板数字相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