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78048.4 申请日: 2007-12-12
公开(公告)号: CN101180933A 公开(公告)日: 2008-05-21
发明(设计)人: 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 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G1/04
代理公司: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陈忠俊
地址: 55160***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天麻 野生 栽培技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天麻栽培方法,具体涉及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天麻属兰科,多年生共生草本。成熟的植物体有块茎及花茎,没有根和叶。块茎肉质,淡黄色,长卵形或长圆形,长7~15厘米,有均匀的环节,节处有膜质鳞叶。花茎直立,高1~1.7米,总状花序顶生,花淡橙红色或黄绿色。蒴果长圆形或倒卵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于海拔400~3200米的林隙或林边。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陕西、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甘肃、吉林、台湾及西藏。印度、不丹、尼泊尔、朝鲜、日本及苏联远东地区亦有分布。

天麻在中国已有两千年的使用历史,在历代本草中列为上品,其记述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块茎主要含天麻素等成分。性平、味甘,有息风、止痉的功能。主治眩晕、头痛、四肢拘挛、麻木、神经衰弱、失眠、风湿疼痛、小儿惊风等。因药源紧缺,近年来已采用人工培植的方法生产。

日本学者难波恒雄的专著《汉方药入门》中称“天麻佳品出贵州”,具史料记载,大方天麻曾在明朝作为上贡朝廷之佳品,又有“贵州天麻数大方”之说。大方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了功效神奇的大方天麻,因天麻素含量高、微量元素丰富而饮誉海内外。

传统的天麻栽培,都是采用大田或大棚内集中生产,具体操作如下:一般根据就近原则,便于管理,往往都选择房前屋后进行种植,根据地块情况,开大穴进行高箱或低箱栽培,穴面积可达十几个平方不等,深为20-40cm。在穴底铺一层木叶5cm厚,用培养好的密环菌种材与新材搭配密集放置,空隙用腐质土填实。麻种不分等级,用量大,大小相间,种植一至二层,层间用木叶或腐质土隔开,栽培完后盖上一层10cm厚木叶,覆盖泥土,然后搭棚遮阴。这种栽培方法从表面上看是便于集中管理,也能提高产量,其实它隐含了许多缺点:1、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如干旱、水涝,致使劳动量增大。2、由于房前屋后的受卫生条件影响,使天麻易受病虫害侵害,导致天麻减产。3、在备料过程中,由于搬运菌材、集中种植等因素,造成成本增大。4、由于没有一个很好的自然调节环境,在天麻生长过程中受温、湿度影响大,造成天麻生长速度不均,难以保证天麻质量。

在中国专利文献中有一些相关文献,其中,申请号为01145550.0名称为《天麻的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据介绍利用农田秸秆及人工配制液体、半液体营养液养殖密环菌实现的一种工厂化栽培天麻技术、申请号为99115930.6名称为《一种天麻有性繁殖育种的方法》据介绍能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栽培天麻过程中存在的有性种子萌发率低、圆球茎极难接菌、难以常年规模化生产等问题,圆球茎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使圆球茎与密环菌能够有效的结合,所得到的天麻一代种具有生命力强、抗逆性强、分生力强的特点,改良了世代无性繁殖的退化了的天麻种,提高了经济效益。与本发明技术研究实施方向是不相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克服传统的天麻栽培的缺点,研究出天麻仿野生有性繁殖育种的方法和配套的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在稳定天麻产量的同时,更重要是提高了天麻品质,由于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其外观性状、内在质量均接近野生,弥补了大田栽培的不足,也符合我国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耕地占用。

本发明的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是由选址、开穴、选种、铺菌材、打三级密环菌种、放置麻种、覆盖腐质土组成,

1、选址:选择有野生天麻生长分布的荒山荒坡,林木遮阴度在70-80%的林下,一般选在山林东北或西北面,宜选北面。

2、开穴:开穴面积一般为0.5m2,穴深25~30cm,穴间距离2m左右,因地制宜,不得影响林木生长,将穴底泥土翻松,刨平,洒生石灰杀虫灭菌。

3、选种:必须是野生天麻通过有性繁殖生产的、栽培3代以内的麻种,除去病害、虫害、损伤麻种,将麻种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每个重为15g以上,二级每个重为5~15g,三级每个重为1~5g,四级每个重为1g以下的米麻,选用长势优良密环菌种材和密环菌生产种。

4、栽培:在开好穴的底铺上一层2~3cm厚的落叶腐质土,压实,用培养好的密环菌种材与新材(长40cm左右,粗3~5cm,砍好鱼鳞口)按1∶2顺序摆放,间隙用新鲜的细腐质土填实,根据麻种级别,按不同的种植密度来将麻种摆放在菌种材之间,尽可能增大麻种与菌材的接触面积,并在每个麻种旁放置1~2节密环菌生产种,与麻种充分接触,覆盖10cm左右的腐质土,盖上箭竹或杂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80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