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刚性试验台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78448.5 | 申请日: | 2007-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1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年春;吴顺洪;陈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 | 分类号: | G01M17/00;G01N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刚性 试验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产品开发中车身的弯曲刚性和扭转刚性试验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开发国产化发展的需求,车身结构设计的刚性技术指标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判定它的方法只有通过刚性试验来得出结论。车身刚性试验台是汽车产品开发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试验设备,通过试验测试数据的结果,能及时反映出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或薄弱环节,为设计修改提供依据,以保证产品的设计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车身刚性试验台由于适用范围较为专一,故各使用单位的车身刚性试验台都为自己设计制造的非标试验台,在试验台的扭转装置部分,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分两铰和四铰机构),在固定装置部分,有采用立柱固定和龙门固定方式。这些车身刚性试验台普遍存在着性能不稳定,重复测试数据再现不可靠和改变车型装夹困难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身刚性试验台,对影响性能不稳定和重复测试数据再现不可靠主要因素的关节轴承座,刚性试验台的扭转装置、固定装置,夹具连接装置等进行了改进,以加强旋转梁、固定梁的自身刚性,保证试验的测试精度,保证产品的设计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身刚性试验台,由扭转装置和固定装置两大部分组成,其中:
(1)扭转装置由旋转机构、滑块机构和四杆铰链机构组成: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梁、轴承座和旋转梁支柱,在旋转梁支柱上端安装一对轴承座,旋转梁的转轴和轴承分别装在轴承座内,旋转梁在受外力时以轴承座为支点转动;
所述滑块机构由滑块和滑块锁紧块组成,装在旋转梁上,当锁紧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锁紧机构能沿旋转梁轴向任意移动,反之被固定锁紧。
所述四杆铰链机构由无间隙关节轴承座、关节轴承、连杆、无间隙连接夹具、稳定杆和稳定杆锁紧块组成,关节轴承与连杆、稳定杆采用螺纹连接,分别连接在连杆和稳定杆两端,连杆一端的关节轴承与无间隙关节轴承座连接,另一端与无间隙连接夹具连接,同样稳定杆一端的关节轴承与无间隙关节轴承座连接,另一端与稳定杆锁紧块连接;
上述四杆铰链机构的无间隙关节轴承座与滑块机构的滑块用螺纹连接固紧,稳杆定锁紧块与连杆锁死,即形成完整的扭转装置;
(2)固定装置由固定梁、固定梁支柱、滑块机构、固定支承座、连杆、关节轴承和无间隙连接夹具组成;固定梁与固定梁支柱连接形成一龙门框架,在固定梁上装有滑块机构,在滑块机构的滑块上用螺纹连接将固定支承座连接固紧,固定支承座上连接连杆,连杆上端通过关节轴承与无间隙连接夹具连接。
所述无间隙关节轴承座由轴承座体、锁紧螺钉、轴、锁紧块和关节轴承组成,关节轴承通过轴装配在轴承座体中,并由锁紧螺钉和锁紧块锁紧。
所述无间隙连接夹具由夹具本体、轴、锁紧块、锁紧螺钉和关节轴承组成,关节轴承通过轴装配在夹具本体中,并由锁紧螺钉和锁紧块锁紧。
发明效果
1、刚性试验台的自身刚性,刚性试验台的自身刚性对测试的性能和精度同样有较大的影响,刚性试验台的自身刚性不足就难以克服车身的自身刚性这也同样导致性能不稳定和重复测试数据再现不可靠,故在车身刚性试验台的旋转、固定梁及它们的支柱在设计中采用优质型材焊接组合成矩形框梁的结构来加强旋转、固定梁的自身刚性,对固定装置选用了具有交好稳定性的龙门固定方式以满足试验要求。
2、车身刚性试验应用四杆铰链机构和活动铰机构的原理保证了理论原形再现,在四杆铰链机构和活动铰的设计中选用关节轴承和无间隙关节轴承座、无间隙连接夹具设计保证了试验的测试精度,滑块机构的改进设计使试验台适用范围拓展。其中:
(1)无间隙关节轴承座,该轴承座采用half对抱的原理,应用锁紧装置将装在关节轴承上的轴抱死在轴承座上,消除轴与轴承座的装配间隙。由于该轴承座采half对抱的原理在使用中可以随时调整锁紧装置,因此解决了轴承座因载荷大,轴和孔磨损快而产生的间隙导致轴与孔径向串动而影响性能不稳定和重复测试数据再现不可靠的问题。
(2)无间隙连接夹具,采用与无间隙关节轴承座采用同样的原理来消除轴与轴承座的间隙。在夹具连接的部位,设计了一连接通用接口确保与不同车型车身的连接,由于无间隙连接夹具采用half对抱的原理使夹具结构更为紧凑,给车身装夹带来极大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84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