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坐垫开关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78670.5 | 申请日: | 2007-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7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苟孝贵;肖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12 | 分类号: | B62J1/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37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坐垫 开关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摩托车坐垫开关机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置物箱位于坐垫的下方,起放置工具及其它物件的作用。摩托车坐 垫固定在坐垫连接板上,该坐垫连接板的前端向下弯折,并通过连接轴与坐垫 支座的上端铰接,坐垫支座的下端焊接在加强管上,加强管的两头分别与车架 前左、右主管焊接。坐垫连接板能绕连接轴旋转,具有关闭和打开两种状态。 当坐垫连接板关闭时,坐垫连接板将置物箱的上端口遮盖,并可用于支撑驾驶 员的臀部;当坐垫连接板打开时,置物箱的上端口敞开,以便于放置或拿取物 件。目前,坐垫连接板在关闭与打开两种状态间的转换完全靠手动操作,坐垫 连接板从初开到位于最大开启角度的过程中必须有使用者所施加的作用力;同 样,坐垫连接板从最大开启角度到关闭的过程中也必须有使用者所施加的作用 力,特别是在有坡度的地方驻车放取物件时,坐垫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突然 翻转回扣,从而影响放置或拿取物件。为防止坐垫连接板向回翻转,使用者必 须用一只手支撑住坐垫连接板,用另一只手进行放置或拿取操作,既不方便又 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的摩托车坐 垫开关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坐垫开关机构,坐垫连接板的前端通 过连接轴与坐垫支座的上端铰接,坐垫支座的下端固定在加强管上,该加强管 的两头分别与车架前左、右主管固定连接,其关键在于:在所述坐垫支座的一 侧设置有悬挂板,该悬挂板的上端套装在连接轴上,并与坐垫连接板固定连接, 悬挂板的下端与双向气缸的一根活塞杆铰接,所述双向气缸的另一根活塞杆铰 接在对应侧车架前主管的支耳上。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打开坐垫连接板时,使用者用手抓住坐垫连接板的 后端并施加向上的提升力,使坐垫连接板和悬挂板绕连接轴逆时针旋转,双向 气缸在绕下铰接点顺时针转动的同时其两根活塞杆相对于缸体向内压缩,当坐 垫连接板旋转到刚超过其总旋转角度的一半时,双向气缸的活塞杆正好处于最 大压缩行程,此时松手停止对坐垫连接板施加作用力,双向气缸的两根活塞杆 自动向外伸展,使坐垫连接板继续绕连接轴逆时针旋转,直至完全打开,在没 有外力的情况下,或者即使在有坡度的地方驻车放取物件时,在双向气缸的支 撑作用下,坐垫连接板不会向回翻转,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用双手放置或拿取 物件。在需要关闭坐垫连接板时,使用者用手抓住坐垫连接板的后端并施加向 下的压力,使坐垫连接板绕连接轴顺时针旋转,双向气缸的两根活塞杆相对于 缸体向内压缩,当双向气缸的活塞杆运动到最大压缩行程时,即可松手停止对 坐垫连接板施加作用力,双向气缸的两根活塞杆自动向外伸展,使坐垫连接板 继续绕连接轴顺时针旋转,直至完全关闭。
由于坐垫支座的左侧具有其它零部件,为便于安装及拆卸,最好将悬挂板 设置在坐垫支座的右侧,在悬挂板下端的板面上焊接有与之垂直的定位销,所 述双向气缸的上活塞杆套装在该定位销上,由开口销限位。
上述支耳的右端焊接在前右主管上,在支耳的左端面焊接有轴销,所述双 向气缸的下活塞杆套装在该轴销上,由开口销限位,双向气缸的两根活塞杆分 别套装在对应的销子上,由开口销限位,这样在保障双向气缸性能稳定可靠的 同时,双向气缸的安装及拆卸均很方便。
有益效果:本发明在打开或关闭坐垫连接板时,只需在坐垫连接板运行的 前半程施加作用力,坐垫连接板运行的后半程由双向气缸提供作用力,在双向 气缸的作用下,能有效防止坐垫连接板发生向回翻转,这样既省时省力,又能 方便在置物箱中进行放置或拿取操作。本发明具有设计新颖、实施容易、性能 稳定可靠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也是坐垫连接板处于关闭时的状态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中坐垫连接板处于打开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86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车辆制动控制器和车辆制动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