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解质、电解质膜、采用它的膜电极接合体、燃料电池电源及燃料电池电源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8916.9 | 申请日: | 200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7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小山彻;森岛慎;相马宪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C08G69/32 | 分类号: | C08G69/32;C08G73/18;C08J5/18;H01M8/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昕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质 电解 质膜 采用 电极 接合 燃料电池 电源 系统 | ||
【技术分野】
本发明涉及以氢或甲醇等作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水电解,卤氢酸 电解,食盐电解,氧浓缩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中使用的电 解质膜等中优选使用的,特别是甲醇直接型燃料电池中最适用的,耐 氧化性等优良的、低成本、高耐久性固体高分子电解质、采用它的固 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电极催化剂被覆溶液,膜/电极接合体,燃料电池, 及燃料电池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固体高分子电解质是在高分子链中具有磺酸基、亚烷基磺酸基、 膦酸基、亚烷基膦酸基等电解质基的固体高分子材料,由于与特定的 离子牢固结合,或具有选择性地透过阳离子或阴离子的性质,故成形 为粒子、纤维或膜状,可在电透析、扩散透析、电池隔膜等各种用途 中使用。
以氢作燃料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或以甲醇、二甲醚或乙二 醇等液体作燃料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由于具有高输出功率密度、 低温下工作、环境调和性高的特征,故要求推进在汽车等移动体用电 源、分散型电源或移动用电源等实用化的开发研究。另外,水电解是 采用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电解水制造氢与氧。
作为廉价的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有人提出向以工程塑料为代表 的芳香烃类高分子导入磺酸基的磺化聚砜、磺化聚醚砜、磺化聚醚酮、 磺化聚醚醚砜等电解质膜。磺化这些工程塑料的芳香烃类电解质膜, 与以Nafion为代表的氟类电解质膜比较,具有制造容易、成本低的优 点。然而,另一方面,存在(1)由于磺酸基直接结合在芳香环上,通 过酸或热,引起磺酸基脱离,离子传导率降低;(2)在磺酸基近傍存 在醚基等供电子性基,引起氧化劣化,强度降低的缺点。特别是,采 用甲醇直接型燃料电池,由于阴极电位降低,在阴极容易生成过氧化 氢,成为上述(2)的需解决课题。
作为上述(1)的解决方法,有人提出导入亚烷基磺酸基来代替磺 酸基(专利文献1,2)。还有,有人提出主链的芳香族烃高分子的一 部分采用阳极类高分子(专利文献3,4,5,6)作为上述(2)的解 决方法。专利文献3提出在向主链的一部分导入聚苯并咪唑,关于离 子传导性,向原来的主链的芳香环导入磺酸基。提高主链的耐氧化劣 化特性,但由于磺酸基直接结合在芳香环上,通过酸或热引起磺酸基 脱离,离子传导率降低,电阻增高,故作为电源的耐久性降低。专利 文献4,5提出在主链采用聚苯并咪唑,使耐氧化劣化特性提高,关于 离子传导性,通过向咪唑环的氮原子导入磺酸基或亚烷基磺酸基,而 得到发挥。专利文献6提出在当主链采用聚苯并咪唑,同时在咪唑环 的氮原子导入亚烷基磺酸基,使耐氧化性提高,关于离子传导性,因 在咪唑环的氮原子上导入亚烷基磺酸基,而得到发挥。专利文献5及 6提出了由于在咪唑环的氮原子上导入离子传导性基,故限定导入的 亚烷基磺酸基的量,即使在80℃的高温,离子传导率仍为0.07S/cm以 下,在较低温度下工作的甲醇直接型燃料电池及在高电流密度下使用 的移动体用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等中使用时,离子传导性降低。
按照上述专利文献1~6,作为上述(1)及(2)的同时解决方法, 有人提出在芳香族环的C上结合羟基的唑类高分子电解质膜(专利文 献7)。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101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1878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2-146018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9-73908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3-55457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3-178772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2005-2903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酚性羟基的离子解离度,比磺酸基及亚烷基磺酸基小,为 了得到燃料电池必要的离子传导率,羟基与磺酸基等比较,必须大量 导入。当大量导入时,耐氧化劣化性降低,或因甲醇水溶液或水膨润, 或发生溶解。另外,结合供电子性酚性羟基的芳香环,耐氧化性差, 阴极电位降低,易产生过氧化氢,不适于甲醇直接型燃料电池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89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器械清洗机专用简易加酶器
- 下一篇:测定内燃机的油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