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对焦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79108.4 申请日: 2007-02-13
公开(公告)号: CN101246243A 公开(公告)日: 2008-08-20
发明(设计)人: 苏汉威;胡朝彰 申请(专利权)人: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主分类号: G02B7/04 分类号: G02B7/04;G03B13/32;H01L41/08;H01L41/02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程伟
地址: 中国台*** 国省代码: 中国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光学 对焦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镜头的驱动技术,尤指一种压电驱动式的光学对焦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于手机或相机的光学系统,因其自身厚度的限制将使得光学系统与致动器结构尽可能地简单,体积尽可能缩小,以适应这类装置低架构的发展趋势。压电致动器具有体积小、出力大、低耗电量、寂静无声与兼容性高等优点,而被运用于数字相机或可照相手机内,用来驱动光学镜头,使该光学镜头具有拉近或拉远的功效,已成为光学系统或相关商品的重要技术之一。

我国公告第589777号发明专利中揭露一种多层薄盘压电致动式超声波马达,其将压电材质的蜂鸣片通以高电压的交流电压而产生交替伸缩的形变,连动弹性振动板产生行驻波而供给外部动能,并以垂直或平行对称的方式组成驱动模块。该专利前案虽可降低组件的磨耗,然而由于必须组合使用多组驱动模块,因此造成马达结构复杂,且难以微型化而造成应用范围的限制。

美国专利第7,099,093号案揭示一种小型镜头模块,如图1所示,主要是利用压电致动器100带动传动轮101定位转动螺杆102,进而使镜头103产生前进或后退,由力矩原理M=r x F观点来看,传动轮101小型化,虽然可使整体的体积变小,但会使压电致动器100必需出力加大而耗费功率,假如传动轮101变大,则整体的体积相对会增大,不利于小型化。

美国专利第5,225,941号案揭示一种驱动装置,如图2所示,主要是利用积层式压电致动器104当动力源、弹片105产生预压力,当驱动信号输入时,可带动镜头106前进或后退,不过,积层式压电致动器104必需作多层积层式压电片才能有大位移与大出力,所以,要将其薄型化势必有其困难点。

美国专利第6,710,950号案揭示一种应用于数字相机的光学系统的压电致动器,如图3所示,包括在装设镜组107的套筒108外部结合一压电致动器109,该压电致动器109包括于一电路板110的内侧表面等间隔地装设的多个压电片111,并于各该压电片111表面结合一啮啮合凸垫112,从而通过施加电压于环绕于该镜组107外圆周面的各该压电片111产生表面波,以使各啮合凸垫112同步拨动镜组107,相对于该镜筒108轴向位移,进而达成数字相机的光学变焦或对焦。但是此专利前案必须使用多个压电组件而造成成本昂贵与装配的困难,况且要同步驱动各该压电组件进行拨动镜组,也非常难以控制位移的精度,另外,镜筒108的长度必需以移动的位移为依据,假如移动的距离长,则镜筒108的长度也需加长,不利小型化趋势。

美国专利第6,961,193号案揭示一种应用于驱动镜头的驱动装置,如图4所示,主要通过压电片113产生惯性力而带动镜头114前进或后退,不过,为了产生惯性力,在外侧处多加装了质量块115,不仅使整体的外径变大,也使得整体重量增加。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如何提供一种光学对焦装置以实现驱动扭力大、体积小、构件简单、结构坚固、制造容易与组装便捷等功效,进而克服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乃成为目前业界亟待克服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背景技术的缺点,本发明之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简化构件的光学对焦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缩小体积的光学对焦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驱动扭力的光学对焦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坚固的光学对焦装置。

本发明又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制造的光学对焦装置。

本发明又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组装的光学对焦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对焦装置,包括:座体,具有接续的第一与第二容置空间、对外连通该第一容置空间的光孔、邻接该第一容置空间的第一导引部、及位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轴接部;套筒,轴接于该第二容置空间中的轴接部,且具有第一螺合部;镜头,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中,具有对应螺纹连接至该第一螺合部的第二螺合部、及对应滑动定位至该第一导引部的第二导引部,以根据该套筒旋转而进行轴向运动;以及压电致动器,其固定于该座体中并接触该套筒外侧,用以提供旋转动力驱动该套筒旋转以带动该镜头进行对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91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