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气管导管的固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9359.2 | 申请日: | 200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4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姜信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信范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A61M25/02;A61M1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吴贵明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气管 导管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固定气管导管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用于气管导管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具有主体、上翼片和与该上翼片相隔以便于将患者的牙齿容纳于它们之间的下翼片,所述主体具有通孔。本发明还包括盖帽,其可连接于主体以便于更牢固地固定被插入的气管导管,从而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当患者的位置(诸如俯卧位)导致难以固定气管导管时充分地固定气管导管,以及以便于通过使其更易于移动、分离或重新连接气管导管而在牙科医生或整形外科医生对患者口腔内部进行外科手术或耳鼻喉科医生在患者扁桃体上进行外科手术时,提供更多便利。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了用于确保气道(airway)通畅的气管导管。该气管导管包括用于提供氧气的接引管(adaptor)1001、管状件1002、套囊(或胶管管头cuff)1003、以及用于为套囊1003充气的阀1005。那些构件1001、1002、1003和1005的尺寸可不同。视情况要求,可(或可不)提供套囊1003。当未提供套囊1003时,必须具有用于固定气管导管的另一种装置。
接引管1001被固定于患者的气道(airway)内部的精确位置并连接至提供给患者的氧气和麻醉剂源。管状件1002是由对人体无害的材料(诸如透明(clear)PVC、硅化处理PVC或透明(clear)聚亚安酯)制成的。管状件1002用作通过其使得氧气和麻醉剂到达患者肺部的管。套囊1003固定气管导管,并防止通过气管导管注入的氧气或麻醉剂从肺部回流。与管状件1002一样,套囊1003也应由对人体无害的材料制成,并应具有使得施加于患者气道壁的压力最小化的结构。然而,仅借助于套囊1003难以将气管导管牢固地固定在精确位置处。套囊充气阀1005连接于注射器,该注射器通过经由套囊充气阀1005向套囊1003提供空气而为套囊1003充气,以便于固定气管导管。
图2示出了插进患者的气道2003中的气管导管。在将气管导管插在期望位置处之后,可通过用注射器经由连接于注射器的套囊充气阀1005所提供的空气使套囊1003充气,而固定气管导管。当插进气管导管时,应极为小心以免将气管导管插进食道2001中。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被充气之前和之后的套囊1003。
用在各种医疗情况中的诸如气管导管等的管装置主要用于为需要氧气、药物或治疗的患者的气道提供接通管(unblock tube)。在尤其包括紧急状况并且要求插进气管导管以进行麻醉的大多数情况中,最重要的问题是适当地维持气道通畅。除非提供了适合的通气装置或其固定装置,否则可能导致脑损伤或甚至死亡。另外,麻醉是执行外科手术中的必要过程,这是因为通过使用各种麻醉剂可使患者身体保持在适于外科手术的最佳状态,其中这些麻醉剂使得患者失去知觉、阻断患者的意识、防止患者移动、以及防止患者的反射动作。
本发明所涉及的气管导管是用于执行全身麻醉(尤其是吸入麻醉)必不可少的装置之一。全身麻醉是这样一种麻醉,即,通过经由气道注入全身麻醉剂以使当麻醉剂浓度达到特定程度时使患者失去其知觉进而使整个身体被麻醉。由于在执行这种全身麻醉时气道的维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中,在使用人工呼吸器或手进行人工呼吸之前将气管导管插进气道中。因此,必须在全身麻醉之前设置气管导管并且还应检查气管导管的状况。而且,需要气管导管的医疗情况的范围如此广泛,毫不夸张地说,气管导管用在需要全身麻醉的所有手术中。例如,气管导管用在以下情况中:在肺换气不足的情况下补充换气时;在不适当喉反射的情况下保护肺部时;当治疗具有吸入胃部内容物的高危险性的患者时;当执行需要正压呼吸的外科手术(诸如胸腔手术)时;当在患者为坐姿、侧面躺倒、或仰卧位(Trendelenburg)姿势时执行外科手术时,其中在仰卧位姿势下通过使用氧气罩难以维持气道通畅并难以提供正压通气;当在颈部或气道上执行外科手术时,其中需要维持气道通畅;当麻醉师被限制在手术现场以外时;以及当为气道难以维持通畅的患者执行外科手术时。
在以下方面中所述气管导管比其它人工呼吸器更有优势:它可防止外来物质吸入到气道中;它可通过最小化无效腔以及通过增加肺部扩张性来提供有效充氧,人工呼吸过程中该无效腔内无气体交换发生;它可直接插进气道中,不会导致腹部胀气;以及因为不需要将其紧贴于患者的面部,因此可更有利地长时间维持气道通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信范,未经姜信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93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