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气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9564.9 | 申请日: | 200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4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徐全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全海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倩 |
地址: | 213175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有色金属和某些化工产品的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废气,如氯气、氯化氢、氮氧化物等,这些气体都会污染环境,危害人类的健康。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645753Y 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新型氯气、废气吸收装置,该吸收装置具有碱液箱,碱液箱上装有湍冲塔的塔身,湍冲塔有两个,一个湍冲塔上装有进风管,另一个塔上装有出风管,塔与塔之间接有送风管,碱液箱接有出液管,进风管与一个湍冲塔的下部相连接,从一个湍冲塔接入另一湍冲塔的送风管与湍冲塔下的送风夹层相连接,送风夹层与碱液箱中的碱液相隔离。这是一种喷淋式的湍冲塔,气液接触时间较短,气液交换不均匀,洗涤效率较低。而且此种结构塔身较高,制作成本较高,塔内螺旋盘管的固定较麻烦,喷头数量较多,维护不方便。另外,湍冲塔的塔身置于储液槽上,储液槽易变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洗涤效果好、制作维护方便的废气处理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本系统具有一级洗涤塔、二级湍冲塔和三级湍冲塔,一级洗涤塔和二、三级湍冲塔分别配备一、二、三号换热器,此外本系统还具有碱液总管、进水管、冷却上水总管、冷却回水总管、排放总管;
所述一级洗涤塔的塔身中部连接有口向上的湍冲管,湍冲管的中下部连接有喷头装置,喷头装置的喷头伸入湍冲管内且喷射面朝上;塔身底部通过排污管、排液管分别与排放总管、一号换热器连接,一号换热器通过一号送液管与本湍冲塔的喷头装置连接,该一号送液管还与进水管连接,一号送液管中设有一号泵;一号换热器分别通过冷却进水管、冷却出水管与冷却上水总管、冷却回水总管连接;上述一级洗涤塔的排污管、排液管、送液管、冷却进水管、冷却出水管中各设有阀;
所述二级湍冲塔的塔身中部连接有口向上的湍冲管,湍冲管的中下部连接有喷头装置,喷头装置的喷头伸入湍冲管内且喷射面朝上;塔身底部通过排污管、排液管分别与排放总管、二号换热器连接,二号换热器通过二号送液管与本湍冲塔的喷头装置连接,该二号送液管还与碱液总管连接,二号送液管中设有二号泵;二号换热器分别通过冷却进水管、冷却出水管与冷却上水总管、冷却回水总管连接;上述二级湍冲塔的排污管、排液管、送液管、冷却进水管、冷却出水管中各设有阀;
所述三级湍冲塔的塔身中部连接有口向上的湍冲管,湍冲管的中下部连接有喷头装置,喷头装置的喷头伸入湍冲管内且喷射面朝上;塔身底部通过排污管、排液管分别与排放总管、三号换热器连接,三号换热器通过三号送液管与本湍冲塔的喷头装置连接,该三号送液管还与碱液总管连接,三号送液管中设有三号泵;三号换热器分别通过冷却进水管、冷却出水管与冷却上水总管、冷却回水总管连接;上述三级湍冲塔的排污管、排液管、送液管、冷却进水管、冷却出水管中各设有阀;
上述一级洗涤塔塔身上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二级湍冲塔的湍冲管连接,二级湍冲塔塔身上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三级湍冲塔的湍冲管连接;与三级湍冲塔的出气口连接的管道上设有风机。
所述三级湍冲塔塔身内的上部设有泡罩层和气液分离器,泡罩层和气液分离器之间设有附加喷头,附加喷头通过附加送液管与三号送液管连接。
本系统还设有回收处理输送管,一级洗涤塔的送液管、二级湍冲塔的送液管均与回收处理输送管连接。
本系统还设有与一号送液管并联接的第一备用送液管,第一备用送液管中设有第一备用泵以及阀;系统还设有与二号送液管和三号送液管并联接的第二备用送液管,第二备用送液管中设有第二备用泵以及阀。
所述一级洗涤塔、二级湍冲塔、三级湍冲塔的喷头装置各包括支架、坐落在支架上的喷头和设置在喷头外部的喷头套,喷头的喷射孔为在中心孔四周有与中心孔相通的至少3条倾斜槽,倾斜槽的倾角α为12°~20°。
所述一、二、三号换热器均为列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具有壳体,壳体内设有上、下封板,上、下封板将内腔分成上、中、下腔,上、下封板之间设有直管,每根直管连通上腔和下腔,壳体上对应上腔设有冷却水出口、对应下腔设有冷却水进口、对应中腔上部设有进液口、对应中腔下部设有出液口。
所述泡罩层包括均布有通孔的密封板和对应密封板上每一通孔设置的泡罩;所述泡罩包括泡罩帽和升气管,升气管上端插入泡罩帽内且升气管的周围与泡罩帽之间具有回气间隙,升气管下端插入密封板的通孔内密封连接,泡罩帽与升气管之间由连接件连接。
所述气液分离器采用“S”型气液分离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全海,未经徐全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95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