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变机动车在前部撞击过程中车身受力状态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85184.6 申请日: 2007-03-17
公开(公告)号: CN101264747A 公开(公告)日: 2008-09-17
发明(设计)人: 凌建军;黄鹂 申请(专利权)人: 凌建军
主分类号: B60R19/24 分类号: B60R19/2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34023湖北省荆***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改变 机动车 前部 撞击 过程 车身 状态 方法 装置
【说明书】: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主动式安全防撞方法及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改变机动车在前部撞击过程中车身受力状态的方法及装置,不但适合有刚性车架的非承载式车身、而且也适合承载式车身和半承载式车身。

背景技术

汽车自1886年问世以来,给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世界死于汽车事故的累计人数已超过20世纪死于战争的人数,到2006年为止全球因车祸死亡人数累计超过3200万人,同时导致数亿人受伤或致残。目前全球正在行驶的汽车高达7.2亿辆,尽管广泛采用了安全带、安全气囊等安全技术,每年仍有70多万人死于车祸,1000~1500万人受伤或致残,全球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180亿美元。由于占人口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汽车总数在迅速增加,全世界每年死于汽车事故的总人数还将增加,预计到2010年全球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将达100万人,伤残人数超过1500万,全球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超过7000亿美元。

有时在交通事故中尽管发生了前部撞击或追尾,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保护下,没有人员伤亡,但却造成了汽车受损,甚至需要大修、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汽车报废,给车主和保险公司带来巨大损失,这是汽车保险费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

汽车交通事故在带来死亡、伤残的同时,还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几乎所有驾车人和乘车人都遇到过因交通事故导致交通瘫痪的局面,从而导致人们无法赶上飞机航班或火车,导致人们上班、开会及商务谈判迟到或耽误。

汽车安全性时刻牵动着政府、企业、保险公司、驾车人、乘车人及家人的心,如何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大科研课题。

目前汽车最广泛采用的安全措施就是三点式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表明:在系好三点式安全带的情况下,有效保护率可达43%~49%;在仅使用安全气囊的情况下,有效保护率只有18%;在三点式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双重保护下,可以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但仍不可避免出现人员伤亡。值得注意的是,安全气囊只有在前部撞击时才能打开,对于发生追尾这样的交通事故毫无保护作用。

为了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一般小车把车前部和尾部作为塑性变形吸能耗能区,以最大限度地使车内人员所在的空间不变形,但有时仍不能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另外这种方式不适合平头车。

为此许多人对汽车防撞进行了大量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公开了数百件专利,例如ZL200320119672.1公开了保险杆前伸式汽车自动防撞安全装置;ZL00205037.4公开了储能式汽车防撞装置;ZL03248553.0公开了汽车头部防碰撞安全装置;ZL96233407.3公开了汽车防撞击减震机构;ZL02277281.2公开了追尾防撞装置;ZL90105824.6公开了汽车碰撞吸能减震保险杆。这些防撞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利用压缩弹簧吸能;利用液压流体缸吸能;采用气囊或轮胎吸能;或在实施过程中把这些方式进行组合。

这些专利公开的防撞装置之所以不能得到推广和应用,其原因是存在以下问题:

1)机动车在撞击过程中车身都处于压缩状态,一方面将导致机动车车身发生变形而损坏,另一方面可能导致驾乘人员的乘座空间受到挤压,严重时可能危急人的生命安全。

2)只能吸能无法耗能,即不能把巨大的能量消耗或部分消耗掉,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汽车剧烈碰撞后可能出现反方向加速度而使车内人员遭受更大的伤害,甚至被抛出车外导致人员伤亡。

3)几个同时受力的弹簧要么无法吸收巨大的能量,要么无法适应小碰撞。

4)将液压减震装置和弹簧减震装置同时并联平行连接保险杆和汽车横梁或大梁,不能同时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下弹簧减震装置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其原因是流体的压缩性很小。

5)任何撞击都会导致汽车受损,致使车主和保险公司承受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建军,未经凌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51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