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晶硅金属诱导晶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86301.0 | 申请日: | 200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6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成;王文;孟志国;赵淑云;吴春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1/20 | 分类号: | H01L21/20;H01L21/336;H01L21/84;G02F1/136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雪梅;梁永 |
地址: | 中国香港***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晶硅 金属 诱导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低温多晶硅制备薄膜晶体管的技术。特别是,金属 被引入非晶材料上的选定位置,其浓度略高于开始发生诱导晶化的最 低浓度,在其他的位置引入金属,但其浓度小于发生诱导晶化的浓度, 可为保证晶化速度和结晶质量提供诱导金属。如上设置的金属元素引 入后,对非晶薄膜进行热退火。结果会形成大晶粒尺寸并按设计排列 的多晶硅薄膜。用该方法可以制备出高均匀性,高质量的多晶硅薄膜, 且工艺重复性好。
背景技术
为获得高质量、高性能的平板显示器,有源选址驱动是一项必需 的技术,它主要包括有源驱动液晶显示技术和有源驱动有机发光二极 管显示技术。有源选址驱动技术可以实现全彩色化显示,同时也能获 得无交叉串扰的高分辨率显示。对于有源选址驱动显示而言,最关键 的技术就是在普通玻璃基板上薄膜晶体管(TFT)的制备。
在传统的有源选址显示中,主要采用的是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其 主要原因是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温度低,大面积制备成本也比较 低。但对于非晶硅薄膜晶体管而言,其很难制备出具有集成驱动电路 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件。要实现更高分辨率、更低功耗和结构更加 紧凑的全集成型的显示器,必须要用性能优良的多晶硅薄膜。如果能 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多晶硅,就可以将周边驱动电路也集成在玻璃 衬底上。所以,在未来的显示市场中,低温多晶硅的制备技术是一项 关键的技术。
目前,晶化非晶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激光照射加热非晶硅的晶化 技术和金属镍催化非晶硅晶化技术。两者相比较,后者更有希望成为 适合制备大面积基板的低成本多晶硅薄膜制备技术。
金属镍催化非晶硅晶化技术走向实用化,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 件:(1)在制备过程中镍浓度较低,晶体结构良好;(2)在晶化过程中, 不会出现玻璃衬底收缩造成的对版错位问题(3)在600℃以下退火 温度,完全晶化时间1小时以下。
本发明所要提供的非晶硅金属诱导晶化方法可以同时满足以上 三项要求。除此之外,在如相关的专利US Patent 5,705,829;US 2003129853;US Patent:6,737,674;US Patent:6,338,991;US Patent:6,242,779等所述技术和文章“Giant-grain silicon(GG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table thin-film transistor”Displays 26(2005)137-142;“Ni-Mediated Crystallization of Amorphous Silicon with a SiO2 Nanocap”Electrochemical and Solid-State Letters,7(10)G207-G209(2004)报道的技术中没有一项技术可 以做到这一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金属诱导晶化技术制备高质量低温多晶硅 薄膜的方法。它包括:(1)采用溅射、蒸发超薄金属镍以及含镍物质 或镍盐溶液浸沾法在非晶硅表面形成微量镍源;(2)有效控制成核点 的位置;(3)晶化过程中消耗的镍可通过分布在整个非晶硅表面的补 充孔中的镍给予补充,不需要在晶核定位孔中通过扩散来提供镍,该 补充孔可以通过光刻形成,也可通过薄膜自身形成。因此,这样可以 大大降低晶核定位孔中镍的初始量,使整个多晶硅薄膜中,不存在如 传统MILC中的诱导口的明显高镍含量区间,整个多晶硅薄膜的任何 区域,都可作为TFT的有源层。
采用晶核定位孔和镍源补充孔技术并结合微量镍沉积与附着技 术,可以获得具有连续晶畴的多晶硅薄膜。使得整个多晶硅薄膜的任 何区域,都可作为高质量TFT的有源层。可消除晶化过程玻璃衬底收 缩造成的对位板错位问题。对晶核定位孔和镍源补充孔给出了优化设 计,可形成正六角形的蜂巢晶体薄膜和准平行晶带晶体薄膜。由于晶 核定位孔的分布为规则重复分布,形成的晶畴形状与尺寸相同,可准 确的控制晶化的过程,具有晶化时间的高可控性和工艺过程的高稳定 性,适合于工业化生产要求。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多晶硅薄膜的一种方法,其步骤至少包括:
1)在衬底上沉积第一层非晶硅薄膜
2)在非晶硅薄膜层上生长第二层薄膜
3)刻蚀上述第二层薄膜,所刻蚀的图案是由面积较大的非晶硅 暴露区和面积较小的非晶硅暴露区组成的。
4)暴露的非晶硅薄膜表面上形成自然氧化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科技大学,未经香港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63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