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产生零相关区码、发送扩频码和接收扩频码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86963.8 | 申请日: | 200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7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黄爱苹;李静;李坪;吴和兵;王吉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707 | 分类号: | H04B1/707;H04J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志强;麻海明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生 相关 发送 扩频码 接收 方法 装置 | ||
1. 一种产生零相关区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将初始最大长度的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m序列和序列{1}组合成基本码;对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的方法包括:对基本码中的初始m序列进行向左或向右循环移位,将循环移位后的m序列和序列{1}组合,产生出零相关区码。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基本码中的初始m序列进行向左或向右循环移位的方法是:
根据运算或测量得到的系统最大时延,选取零相关区长度;对基本码中的初始m序列进行向左或向右循环移位,该循环移位的位数等于零相关区长度的零或正整数倍。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运算或测量得到的系统最大时延,选取零相关区长度的方法包括:用系统最大时延整除系统的码片宽度,获得最大时延码片数,将最大时延码片数加1,作为最小值,并且,将初始m序列长度作为最大值,选取介于该最小值和最大值范围中的一个正整数作为零相关区长度。
5. 一种产生发送扩频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对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的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在零相关区码中插入非零保护间隔,产生发送扩频码。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的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的方法包括:对基本码中的初始m序列进行向左或向右循环移位,将循环移位后的m序列和序列{1}组合,产生出零相关区码。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零相关区码中插入非零序列保护间隔,产生发送扩频码的方法是:根据预先设置的保护间隔长度,记为X,在零相关区码的m序列前插入复制m序列末尾X个码片得到的循环前缀,在零相关区码的m序列后插入复制m序列起始X个码片得到的循环后缀,在零相关区码的序列{1}前插入长度为X的全1序列,在序列{1}后插入长度为X的全1序列,将插入非零序列保护间隔后的序列,作为产生的发送扩频码。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置的保护间隔长度为:由系统最大时延整除码片宽度确定的最大时延码片数。
9. 一种产生接收扩频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对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的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在发送扩频码所使用的零相关区码中插入全零保护间隔,产生与发送扩频码具有零相关区的接收扩频码。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的基本码进行扩展,产生出零相关区码的方法包括:对基本码中的初始m序列进行向左或向右循环移位,将循环移位后的m序列和序列{1}组合,产生出零相关区码。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生与发送扩频码具有零相关区的接收扩频码的方法是:根据预先设置的保护间隔长度,记为X,在发送扩频码所使用的零相关区码的m序列前、后均插入长度为X的全0序列;在发送扩频码所使用的零相关区码的序列{1}前、后均插入长度为X的全0序列,将插入全零序列保护间隔后的序列,作为产生的接收扩频码。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置的保护间隔长度为:由系统最大时延整除码片宽度确定的最大时延码片数。
13. 一种产生零相关区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基本码产生单元和扩展单元;
所述的基本码产生单元,用于利用初始m序列和序列{1}产生基本码,将产生的基本码输入到扩展单元;
所述的扩展单元,用于对基本码产生单元输入的基本码进行扩展,获得零相关区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696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