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引擎导风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87683.9 | 申请日: | 200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5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谢逸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02 | 分类号: | F01P1/02;F01P5/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洪贵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擎 导风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引擎导风罩结构,尤指于一种可以更换导流机构而不需变更导风罩设计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强制气冷式引擎,如图1所示,主要由引擎动力系统1以及一通过引擎动力系统1的冷却导风罩2所组成,该冷却导风罩2将引擎动力系统1包覆,外界的冷却风被引擎1的风扇11强制的,经由风扇罩23的入风口21进入导风罩2内,并藉由该导风罩2的导引,冷却风得以吹袭引擎1,藉此来将引擎1所产生之高温,经由热交换及热平衡作用,由导风罩2的出风口22排出,藉此来令引擎1达到降温之作用。
然而,引擎1的最高温度发生在排气埠12,而现有导风罩2并无任何构造,来使外界进入导风罩2的冷却风可以直接的吹袭该排气端口12,由于引擎1排气端口12处的高温,无法有效的获得降温,因此会造成引擎1整体的降温不均。另、如图1、2所示,引擎1于汽缸头13上沿点火星塞14周边设有一冷却风信道131,藉由该冷却风信道131的设置,期能令部分的冷却风进入冷却风信道131内,藉此来令汽缸头13能获得有效的降温,但现有导风罩2并无任何构造,来使外界进入导风罩2的冷却风可以有效的被导入冷却风信道131内。再请参阅图3所示,当外界的冷却风被引擎1的风扇11强制经由风扇罩23的入风口21进入导风罩2内时,由于该冷却风呈切线方式进入导风罩2内,导致该冷却风会撞击至导风罩2的下方罩体,同时风扇11下半部的回转会将流动至导风罩2的下方罩体的冷却回吸,使得导风罩2内形成一紊流区A,而风扇11下半部之回转会将导风罩2内的冷却风回吸出来,造成导风罩2内冷却风的减少,进而降低引擎1的冷却效率。
现有导风罩2明显无法有效的令引擎1可以均衡的降温,进而会造成引擎1的降温不均的情形发生,此一降温不均严重者会使引擎1的部分机件变形,进而使引擎1的使用寿命缩短。是以、现有的导风罩2实有改善之必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的引擎导风罩的结构在使用上具有上述的缺失,而仍有未臻完善之处,因此提出本发明。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乃在提供一种引擎导风罩结构,该导风罩可将引擎的汽缸本体与汽缸头包覆,其特征在于,该导风罩的下罩盖设置有导流机构,该导流机构具有一本体、一侧边封垫及一底部封垫,该本体设有导流部、转向部及阻挡部,该导流部可将冷却风导向火星塞,该转向部为一斜面,该斜面可将冷却风转向至散热片,使其均匀冷却,该阻挡部可有效防止冷却风被风扇回吸;藉由将导流机构予以模块化,并设置于导风罩的下罩盖上,当引擎的规格有所更改时,仅需针对导流机构予以变更设计,而不需将整个导风罩重新设计,不但可留用原有部品,减少部品的样式,进而可减少导风罩的制造成本,且藉由该导流机构可以消除导风罩过大的空间,以减少冷却风的紊流,并达到有效分配冷却气流,提升引擎整体的散热效果,进而来增进引擎的使用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气冷式引擎的示意图。
图2是引擎汽缸头冷却风信道示意图。
图3是现有导风罩冷却风行进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引擎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导风罩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导流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7、8、9是本发明冷却风行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易于了解本发明之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的引擎导风罩结构的引擎3,包括有曲轴箱31、与曲轴箱31连结的曲柄轴32、架设于曲轴箱31上的汽缸本体33、伸置于汽缸本体33中的活塞34、设于汽缸本体33上的汽缸头35,以及被曲柄轴32所带动的冷却风扇36。另该汽缸本体33及汽缸头35为了增加散热的面积,会于汽缸本体33及汽缸头35上设置复数个间隔排列的散热片331、351;当油气进入燃烧室38后,经火星塞37点火燃爆,其膨胀的气体压力则会产生推力推动活塞34作上、下的往复运动,当活塞34下降时,进气阀开启,引导混合油气进入燃烧室38内燃烧,燃烧后的废气则由排气阀迅速排出并经由排气埠排出至排气管(图中未示出)中。而当引擎1运作时,曲柄轴32会带动冷却风扇36运作,将外界的冷却风由风扇罩45的冷却风入口41进入导风罩4内,并通过导风罩4与汽缸本体33、汽缸头35之间的冷却风通路,使冷却风将汽缸本体33与汽缸头35上的散热片331、351上的热量(即高温热空气)带走,而达到冷却汽缸体33与汽缸头35的目的,使引擎动力系统3可在正常工作温度运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76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