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90714.6 | 申请日: | 2007-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8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冯国栋;高志强;吕威;查洋;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6 | 分类号: | A61B17/06;A61B1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范莉 |
地址: | 10073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外科手术 缝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缝合器。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中,各种部位的缝合是手术最基本的操作之一。传统的缝合器械由持针器、缝针和缝线组成,缝针的针眼位于其尾端。在缝合过程中,器械护士将持针器夹持穿有缝线的缝针,然后传递给手术医生,手术医生自要缝合的组织一侧进针,针头从要缝合的组织另一侧穿出后松开持针器,再用同一持针器夹持已穿出的针尖,将针拉出,同时通过针的尾端将线带出,将线自针眼拉出后再连持针器带针递给护士,再进行缝线打结,完成一次缝合。或者医生在器械打结后自行调整缝针位置进行下一次缝合。由于传统的缝合器械设计简单,在传递和缝合的过程中,缝针针尖始终裸露,对缝针的更换和调整均为徒手操作,医生和护士被缝合针刺伤的情况经常发生。由于近年来患有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病人手术量增加,这对医生和护士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美国外科医师学会的研究表明,59%的针刺损伤发生在筋膜缝合过程中,在术区非常狭小关键的部位,如鼻腔、喉腔,耳道深部等部位和一些内窥镜手术中需要缝合的部位,由于医生需要更加集中精力处理微小的术区,在器械的传递过程中,这种针刺伤的发生率就会更高。美国麻州SuturTek公司在2006年公开了他们的新产品:360°筋膜缝合器。该设备包括可重复使用的缝合针驱动器以及一次性缝合筒,缝合线穿在针尾,可以保护使用者不接触针头,但该产品结构较为复杂,体积较大,是用于大型外科手术伤口缝合的产品,不能进行精细缝合,尤其不能用于腔隙术区内的精细缝合。除此之外,尚未见其它的相关产品和设计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充分考虑国内外目前类似或相关装置中出现的各种缺点,并加以克服。其目的是通过该发明使手术医生和护士在进行缝合操作时避免被缝针刺伤,并实现对狭小术区的精细缝合。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包括拾线器、持针器和缝针,其中,所述缝合器还包括彼此之间形成关节的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以及位于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之间的弹簧,所述拾线器包括具有出针孔的外管、位于所述外管内的拾线拉杆以及拾线机构,所述持针器包括持针器管以及位于所述持针器管内的持针拉杆和弹性拉杆,所述拾线拉杆的后端与所述活动手柄形成关节,所述缝针的后端与所述弹性拉杆的前端相连,所述弹性拉杆的后端与所述持针拉杆连接,所述持针拉杆的后端与所述活动手柄形成关节,所述持针器管的前端延伸为针鞘,所述针鞘的前端开放为针孔,供所述缝针进出所述针鞘,不进行缝合时所述缝针位于所述针鞘内。
上述缝合器将缝针置于针鞘内,可通过推动持针拉杆将缝针推出进行缝合,不进行缝合时缝针被拉回到针鞘内,从而有效地防止医护人员被针尖刺伤。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缝合器结构细长,可适用于在非常深在狭小的术区内进行缝合。根据需要本发明的缝合器可制作成咬合和反张的形状。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医生既往的操作习惯,其外形和操作均与现行的各种咬钳基本相同,医生只需对准要缝合的部位咬合一下即可完成缝合,而且线轴的设计省去了护士穿线的繁琐,可连续缝合,操作简单,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从以下作为例子但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目的的描述中,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的总体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所示缝合器的持针器;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所示缝合器的针鞘与缝针的组合;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所示缝合器的持针器的另一种结构;
图5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的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图5所示缝合器的拾线器;
图7为图5所示缝合器的拾线器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07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