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1293.9 | 申请日: | 200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5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凌建军;黄鹂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建军 |
主分类号: | F16F9/10 | 分类号: | F16F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4023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动 物体 通用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动物体发生碰撞时所用的安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可用于所有交通运输工具的防撞,如可用于机动车、三轮车、摩托车、坦克、电梯、缆车、火车、船舶、飞机、载人飞船等所有运动物体的防撞。
背景技术
交通运输工具给人们的出行、货物运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给人们带来许多麻烦,最大的问题就是运动物体之间的碰撞、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的碰撞、和运动物体坠落时的碰撞带来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汽车自1886年问世以来,全世界死于汽车事故的累计人数已超过20世纪死于战争的人数,到2006年为止全球因车祸死亡人数累计超过3200万人,同时导致数亿人受伤或致残。目前全球正在行驶的汽车高达7.2亿辆,尽管广泛采用了安全带、安全气囊等安全技术,每年仍有70多万人死于车祸,1000~1500万人受伤或致残,全球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180亿美元。由于占人口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汽车总数在迅速增加,全世界每年死于汽车事故的总人数还将增加,预计到2010年全球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将达100万人,伤残人数超过1500万,全球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超过7000亿美元。
有时在交通事故中尽管发生了正面撞击或追尾,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保护下,没有人员伤亡,但却造成了汽车受损,甚至需要大修、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汽车报废,给车主和保险公司带来巨大损失,这是汽车保险费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
汽车交通事故在带来死亡、伤残的同时,还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几乎所有的驾车人和乘车人都遇到过因交通事故导致交通瘫痪的局面,从而导致人们无法赶上飞机航班或火车,导致人们上班、开会及商务谈判迟到或耽误。
汽车安全性时刻牵动着政府、企业、保险公司、驾车人、乘车人及家人的心,如何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大科研课题。
目前汽车最广泛采用的安全措施就是三点式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表明:在系好三点式安全带的情况下,有效保护率可达43%~49%;在仅使用安全气囊的情况下,有效保护率只有18%;在三点式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双重保护下,可以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但仍不可避免出现人员伤亡。值得注意的是,安全气囊只有在正面撞击时才能打开,对于发生追尾这样的交通事故毫无保护作用。
为了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一般机动车把车前部和尾部作为塑性变形吸能耗能区,以最大限度地使车内人员所在的空间不变形,但有时仍不能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
为此许多人对汽车防撞进行了大量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公开了数百件专利,这些防撞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利用压缩弹簧吸能、用液压流体缸吸能、用气囊或轮胎吸能、在实施过程中把这些方式进行组合。
这些专利公开的防撞装置之所以不能得到推广和应用,其原因是存在以下问题:
1)机动车在撞击过程中车身都处于压缩状态,一方面将导致机动车车身发生变形而损坏,另一方面可能导致驾乘人员的乘座空间受到挤压,严重时可能危急人的生命安全。
2)只能吸能无法耗能,即不能把巨大的能量消耗或部分消耗掉,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汽车剧烈碰撞后可能出现反方向加速度而使车内人员遭受更大的伤害,甚至被抛出车外导致人员伤亡。
3)将液压减震装置和弹簧减震装置同时并联平行连接保险杆和汽车横梁或大梁,不能同时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下弹簧减震装置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其原因是流体的压缩性很小。
4)任何撞击都会导致汽车受损,致使车主和保险公司承受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其包括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第二防撞导压总成、导压管、第一防撞杆、第二防撞杆、运动物体第一固定体、运动物体第二固定体、液压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第二防撞导压总成与导压管两端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的第一活塞缸与运动物体第一固定体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二防撞导压总成的第二活塞缸与运动物体第二固定体固定相连,所述的导压管将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第二防撞导压总成连接成液压流体相互贯通的整体,第一、第二防撞杆分别驱动第一、第二防撞导压总成和导压管中液压流体。
当运动物体的第一端发生碰撞时,通过第一活塞和导压流体把撞击力传到运动物体的第二端;在运动物体的第二端发生碰撞时,通过第二活塞和导压流体把撞击力传到运动物体的第一端。
本发明一方面利用液流喷嘴消耗能量,另一方面利用活塞推动塑性材料变形消耗能量。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建军,未经凌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12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