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1754.2 | 申请日: | 2007-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6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淑惠;游启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7/04 | 分类号: | H01F17/04;H01F2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晓刚;李晓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感器。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装置的电路常操作于高频切换,例如电源供应器或电能转换器,因此容易产生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进而影响电子装置的操作;其中依据传递方式的不同,电磁干扰可区分为辐射性(Radiated)与传导性(Conducted)两类,辐射性电磁干扰直接由开放空间传递,传导性电磁干扰经由导线来传递。
为了有效消除电磁干扰,通常依据需要消除的噪声种类,而在电子装置中对应装设消除此种噪声的电感器,例如欲消除共模噪声,则在电子装置中设置一具有消除共模噪声的功效的电感器,若欲同时消除差模噪声,则需再在电子装置中增设一具有消除差模噪声的功效的电感器。然而,此种方式需增加两个电感器,不仅浪费电子装置的空间,不易小型化,且使用的零件数量多,因而提高制造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传统的电感器1包括一导磁绕线架11、一一次侧绕线组12、一二次侧绕线组13、一铁心组14以及一框架15。该一次侧绕线组12与该二次侧绕线组13分别绕设该导磁绕线架11的二侧。该铁心组14由二个铁心14a、14b构成;该等铁心14a、14b的一端分别对向穿设该导磁绕线架11、该一次侧绕线组12与该二次侧绕线组13;另一端则于该导磁绕线架11的外部接触连结,并借由该框架15以固定该铁心组14。该电感器1主要借由该导磁绕线架11具有导磁的特性,以及其与该一次侧绕线组12、该二次侧绕线组13与该铁心组14的配合而具有共模电感特性。
另外,更借由该一次侧绕线组12及该二次侧绕线组13的磁力线不互相交连,以得到差模电感特性。然而,该电感器1虽可消除电磁干扰,但就成型的技术而言,由于利用导磁材料成型出该导磁绕线架11困难度高,使制造成本及生产组装时程相对提高,且无论如何组装都无法避免该导磁绕线架11所带来的体积消耗,该电感器1的设计亦无法再提高耐电流的特性。
于是,提供一种能够缩小体积,减短生产时程及减低制造成本,并提升耐电流特性电感器,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够缩小体积,减短生产时程及减低制造成本,并提升耐电流特性的电感器。
于是,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电感器,包括一第一铁心元件、一第二铁心元件、一固定元件以及一绕线组。该第一铁心元件具有一第一凹槽,该第二铁心元件与该第一铁心元件耦接,该固定元件设置于该第一凹槽,该绕线组则绕设于该固定元件。
承上所述,因依据本发明的电感器,借由该第一铁心元件及该第二铁心元件相连接,并同时连接及设置于该固定架的该底座上,而该固定元件位于该第一铁心元件及该第二铁心元件之间,以使该绕线组可固设于该固定元件上,该绕线组该等连接部穿设该固定架的该通孔以与该等接脚电性连接。与传统技术相较,本发明不仅可使该电感器的体积大幅缩小,而减低制造成本,亦相对的使成品空间缩小,让客户对于产品空间的运用更具有弹性,而借由该固定元件以增加该绕线组的绕线面积,故可提升耐电流的特性,而且本发明可以方便又快速的组装及生产该电感器,以减低生产时程及成本,进而提升该电感器的品质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电感器的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感器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电感器的分解透视示意图,其固定元件与第一铁心元件相连接;
图4为依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感器的分解透视示意图,其固定元件与第二铁心元件相连接;
图5为图2的电感器的底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感器的底视图,其固定架具有设置于底座一侧的一缺口;
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感器的底视图,其固定架具有的缺口与通孔相连接并导通;以及
图8为依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感器的示意图。
元件符号说明:
1电感器 11导磁绕线架
12一次侧绕线组 13二次侧绕线组
14铁心组 14a、14b 铁心
15框架
2电感器
21第一铁心元件 211第一凹槽
22第二铁心元件 23固定元件
231倒角 24绕线组
241连接部 25固定架
251底座 252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17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