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异构无线网络中选择网络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1789.6 | 申请日: | 200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7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俞一帆;白勇;陈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主分类号: | H04Q7/38 | 分类号: | H04Q7/38;H04Q7/32;H04L12/28;H04L12/5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玮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网络 选择 网络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在异构无线网络中选择网络的方法,包括步骤:
向网络和移动终端的至少一个属性值的分配权重;
将被分配了权重的属性权重向量、相应网络的效用函数、以及移动终端收集到的网络属性值及自身的属性值输入到属性矩阵;
利用所述属性矩阵计算各个候选网络的评价值;
基于所获得的各个候选网络的评价值来确定最终的目标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处理属性矩阵的步骤包括用效用函数取代属性矩阵中与效用函数相关的属性值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属性值包括网络的接入时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效用函数表示移动终端的用户在不同网络状态下对网络中的相应业务的满意程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获得的各个网络的评价值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从网络候选列表内删除评价值低于预定阈值的网络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计算网络候选列表内剩余网络的评价值的总和,以便确定每个剩余网络的选择概率区间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产生范围在0至1之间的、用于选择目标网络的、均匀分布的随机数V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确定随机数V所在的网络概率选择区间A,如果产生的随机数V∈Ai,则选择网络i作为目标网络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移动终端选择的网络是新网络的情况下,则判断是否满足接入新网络的条件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移动终端对当前所在网络的业务满意度小于预定的阈值,且新网络的评价值大于当前所在网络的评价值时,移动终端接入新网络。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新网络的评价值与移动终端当前所在网络的评价值之比大于预定的阈值时,移动终端接入新网络。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移动终端对当前所在网络的业务满意度小于预定的阈值,且新网络的评价值与当前所在网络的评价值之比大于预定的阈值时,移动终端接入新网络。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覆盖移动终端的各个候选网络向所述移动终端广播其当前的网络侧属性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由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网络作为所述移动终端的代理,向候选网络获取所述候选网络的网络侧属性值,获得所述候选网络的网络属性值之后,当前接入的网络根据移动终端提供的权重向量及针对特定业务的效用函数,计算候选网络的评价值的一部分,并将计算结果发送给移动终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移动终端将自身计算的网络评价值的其它部分和当前接入的网络计算的所述选网络的评价值的一部分相加,以得到最终的网络评价值,并确定最终的目标网络。
16.一种在异构无线网络中选择网络的方法,包括步骤:
接收移动终端的用户异构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的至少一个属性值分配的权重,以及移动终端的用户的业务需求信息;
获取网络状态信息和终端设备的状态信息,以得到异构无线网络及移动终端自身的属性值;
将分配的属性权重向量、以及异构无线网络及移动终端自身的属性值输入属性矩阵,利用属性矩阵计算各个候选网络的评价值;和
基于所获得的各个候选网络评价值来确定最终的目标网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移动终端对当前所在网络的业务满意度小于预定的阈值,且新网络的评价值大于当前所在网络的评价值时,移动终端接入新网络。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新网络的评价值与移动终端当前所在网络的评价值之比大于预定的阈值时,移动终端接入新网络。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移动终端对当前所在网络的业务满意度小于预定的阈值,且新网络的评价值与当前所在网络的评价值之比大于预定的阈值时,移动终端接入新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NTT都科摩,未经株式会社NTT都科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178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