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段驱动复合式炉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92510.6 | 申请日: | 200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1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林顺洪;朱新才;李长江;唐一科;丁又青;周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42***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段 驱动 复合 式炉排 系统 | ||
1.一种分段驱动复合式炉排系统,由安装在横梁上的固定支撑穿过同一排炉排片底部的卡槽,形成固定炉排板,用安装在拉杆上的活动支撑穿过同一排炉排片底部的卡槽,形成活动炉排板,所述活动炉排板与固定炉排板前后重叠,且相间排列汇集成炉排,在所述炉排片上设置有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由高到低依次分为干燥段(1)、燃烧段(2)、燃烬段(3),每段之间存在高度落差;在所述干燥段(1)、燃烧段(2)、燃烬段(3)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独立的一次风风室(9、11、13),该一次风风室(9、11、13)与所述炉排片上的出风口相通,所述一次风风室(9、11、13)均为上大下小的喇叭形;所述干燥段(1)、燃烧段(2)、燃烬段(3)上的拉杆(1-3、2-3、3-3)分别与各自的驱动机构(8、10、12)连接;所述干燥段(1)和燃烬段(3)上的炉排片头部均朝炉排低点方向,所述燃烧段(2)的炉排片头部均朝炉排高点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驱动复合式炉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段(2)中炉排片(15)均具有两个头部,两个头部一前一后相互错位,在各头部的顶面设置有凸台(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驱动复合式炉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段(1)炉排片头部连线形成的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18°,所述燃烧段(2)炉排片头部连线形成的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2°~28°,所述燃烬段(3)炉排片头部连线形成平面与水平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驱动复合式炉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段(1)与燃烧段(2)之间通过连接支撑机构(5)相连,该连接支撑机构(5)由支撑板(5-4)、三块炉排片组成,其中第一块炉排片(5-1)安装在所述支撑板(5-4)前端,且与干燥段(1)中的炉排片近似平行,该干燥段(1)中最尾一快炉排片重叠在所述第一块炉排片(5-1)上;第三块炉排片(5-3)安装在支撑板(5-4)后部,所述燃烧段(2)的第一块炉排片叠放在该第三块炉排片(5-3)上;第二块炉排片(5-2)安装在第一块炉排片和第三块炉排片之间的支撑板表面,该第二块炉排片(5-2)高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块炉排片(5-1),低的一端靠近第三块炉排片(5-3);所述第二块炉排片和第三块炉排片构成锥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段驱动复合式炉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支撑机构(5)上安装有液压油缸(5-5),该液压油缸(5-5)的缸体安装在横梁(1-6)上,活塞杆外端头经螺栓安装在所述支撑板(5-4)前面的条形孔中;所述螺栓穿过第一块炉排片(5-1)底部的安装支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驱动复合式炉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段(1)的尾端设置有前压紧装置(6),该装置中的滑料板(6-1)上端经螺栓连接在横梁(1-6)上,下端经螺栓与小拉杆(6-2)上端连接,所述小拉杆(6-2)上端呈叉状,下端为螺杆;该小拉杆(6-2)穿过固定在横梁(1-6)上的支撑板(6-3);在支撑板(6-3)以下的小拉杆(6-2)部分依次套装有内垫板,弹簧、外垫板,最后通过小拉杆(6-2)末端的螺母锁住支撑板(6-3)下方的所有零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驱动复合式炉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段(2)和燃烬段(3)之间通过后压紧装置(4)连接,该装置中的压紧炉排片(21)上端搭在燃烧段(2)炉排片上,下端搭在燃烬段(3)炉排片上,该压紧炉排片(21)中部经螺栓与螺杆(22)上端连接,所述螺杆(22)上端呈叉状,下端呈杆状;该螺杆(22)穿过固定在横梁上的支撑板(23)依次套装有上垫板(24)、弹簧(25)、下垫板(26),最后通过螺杆末端的螺母锁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驱动复合式炉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段(1)、燃烧段(2)和燃烬段(3)均由四列炉排组成,同一段中两相邻列的炉排之间通过中间梁(19)连接,在每一列炉排的正下方各设置一个独立的一次风风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段驱动复合式炉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段(1)、燃烧段(2)和燃烬段(3)中每一列炉排设置两根拉杆,并配备一个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为油缸;所述同一列炉排中两根拉杆(5)之间通过拉杆横梁(18)连接,形成拉杆架,拉杆架的前端通过连杆与所述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其中连杆套装在前轴承座中;所述拉杆的后端设置有“L”形导向杆,该导向杆伸入后轴承座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251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