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消音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92873.X | 申请日: | 2007-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8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夏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7/08 | 分类号: | F01N7/08;F01N7/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 云 |
地址: | 400037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消音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托车消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分层隔热式摩托车消音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摩托车消声器的结构如图4所示,在消声体2内设置消音管4,进气管1的尾部套装前接套5,该前接套5与消声体2的前端焊接;尾管3的前部套装后接套6,该后接套6与消声体2的后端焊接。摩托车发动机运转中排出的高温废气从消声器的进气管1进入消声体2内,经消音管4消声后从尾管3排出。由于发动机运转产生的废气温度高达600~700℃,废气流经消声体2时,高温气体的热量直接传递到消声体2外壁,导致消声体2外壁的温度很高,大约有300~500℃,这样容易造成人员烫伤,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于越野型摩托车来说,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消声器的布局位置较高,靠近车体上部,驾乘人员稍不注意便容易接触到消声体2的外壁,由此造成的烫伤事故时有发生。
有的摩托车采取增加防护板的方式来遮掩消声体2,由于防护板为消声器装配到摩托车整车上以后新添加的部件,受安装位置的限制,防护板不能将消声体2完全遮掩,其防护效果较差,在破坏摩托车整车外形美感的同时,消声体2未被遮挡的部位仍然会造成人员烫伤。另外,防护板的局部与消声体2外壁相接触,导致防护板上存在温度较高的热点,该热点也容易将人员烫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人员烫伤的一种摩托车消音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消音系统,在消声体内设置消音管,消声体的前端通过前接套与进气管连接,消声体的后端通过后接套与尾管连接,其关键在于:在所述消声体的外面设有外筒,该外筒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接套连接,所述外筒与消声体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空气对流腔,该空气对流腔通过外筒底面的空气进口和外筒顶面的空气出口与外界相通。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消声体外面设置外筒,外筒与消声体之间形成空气对流腔,这样摩托车发动机运转中排出的高温废气从进气管进入消声体内,高温气体不直接与外筒接触;同时,空气从外筒底面的空气进口进入空气对流腔,遇热后空气向上运动,从外筒顶面的空气出口排出,将消声体外壁散发的大部分热量带走。在分层隔热及风冷的双重作用下,传递到外筒的热量很少,外筒表面的温度较低,即使人体直接接触外筒也不会造成烫伤,从而消除了安全隐患。
上述消声体的壁为夹层结构,在夹层内装有隔热体。隔热体可以选用隔热棉或其它隔热材料,不仅取材方便,而且能够进一步减少传递到外筒的热量。
上述前接套为敞口端朝前的筒体结构,筒体的底壁套装在进气管上并与消声体的前端焊接,筒体的侧壁通过铆钉与外筒固定,在筒体侧壁与外筒之间的铆钉上套装有隔热圈。进气管、前接套和消声体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三者连接可靠;前接套与外筒之间设置隔热圈,以防止前接套上的热量传递给外筒。
在上述前接套前方的进气管上套装有前装饰帽,该前装饰帽的后端口与外筒对接固定,前装饰帽的前端口与所述进气管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通过前接套底壁上开设的过孔与所述空气对流腔连通。前装饰帽既起美观的作用,前装饰帽与进气管之间的间隙又能防止进气管上的热量传递到外筒上;同时,冷空气依次通过前装饰帽与进气管之间的间隙以及前接套底壁上的过孔,进入空气对流腔中,也能够起到冷却外筒的作用。
上述后接套为敞口端朝后的筒体结构,筒体的底壁套装在尾管上并与消声体的后端焊接,筒体的侧壁通过铆钉与外筒固定,在筒体侧壁与外筒之间的铆钉上套装有隔热圈。尾管、后接套和消声体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三者连接可靠;后接套与外筒之间设置隔热圈,以防止后接套上的热量传递给外筒。
在上述后接套后方的尾管上套装有后装饰帽,该后装饰帽的前端口与外筒对接固定,后装饰帽的后端口与所述尾管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通过后接套底壁上开设的过孔与所述空气对流腔连通。后装饰帽也是既起美观的作用,又能防止尾管上的热量传递到外筒上;同时,冷空气依次通过后装饰帽与尾管之间的间隙以及后接套底壁上的过孔,进入空气对流腔中,也能够起到冷却外筒的作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隔热与自然空气流动冷却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使消声器外筒的表面温度控制在50℃左右,这样即使人员直接与消声器外筒接触,也不会造成烫伤,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了因消声器外壁温度太高而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通用性强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进气管、前接套、消声体和外筒之间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尾管、后接套、消声体和外筒之间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28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梯度孔结构金属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炼钢调整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