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发动机排气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2941.2 | 申请日: | 2007-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5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日晖;冉振亚;刘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瑞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4 | 分类号: | F01N3/24;B01D53/94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宫兆斌 |
地址: | 400039重庆市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发动机 排气 净化 装置 | ||
1、一种机动车发动机排气净化装置,它含有外壳、进气管(2)、出气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为金属外壳,外壳由光、热触媒净化反应器外壳(4)和集管卧式脉冲静电净化反应器外壳(6)构成,在光、热触媒净化反应器外壳(4)内设有光、热触媒净化反应器(3),在集管卧式脉冲静电净化反应器外壳(6)内设有集管卧式脉冲静电净化反应器(5),光、热触媒净化反应器(3)的光、热触媒体为钛,集管卧式脉冲静电净化反应器(5)由电晕丝(54)、电极管(53)、电极管瓷支架板(51)、支架板(55)、连接螺杆(52)构成,电晕丝(54)沿电极管(53)的轴线穿过。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发动机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热触媒净化反应器(3)为3-10层钛网板或2-8层有孔的钛板或被钛蜂窝陶瓷之中的一种。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发动机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的中部为集管卧式脉冲静电净化反应器外壳(6),在集管卧式脉冲静电净化反应器外壳(6)上设有接头(64),集管卧式脉冲静电净化反应器外壳(6)的两端与光、热触媒净化反应器外壳(4)连接,进气管(2)的外端设有进气管法兰盘(1),进气管(2)的另一端与一个光、热触媒净化反应器外壳(4)连接,出气管(8)的外端设有出气管法兰盘(9),出气管(8)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光、热触媒净化反应器外壳(4)连接,在集管卧式脉冲静电净化反应器外壳(6)内设有1-3组集管卧式脉冲静电净化反应器(5),在集管卧式脉冲静电净化反应器外壳(6)上设有外壳排尘孔(65)、电晕丝接线柱(63),在外壳排尘孔(65)处设有沉积槽(7)。
4、按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机动车发动机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集管卧式脉冲静电净化反应器(5)中,所述的电晕丝(54)为钼丝,钼丝的直径为0.1-1.0mm,所述的电极管(53)为不锈钢管,在电极管(53)上设有电极管排尘孔(531)。
5、按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机动车发动机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管瓷支架板(51)上设有电极管安装槽(511)、电晕丝支架(514)、电晕丝孔(515)、导气孔(512)、安装连接孔(513),电极管安装槽(511)和安装连接孔(513)均被镍并连通,电极管(5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电极管瓷支架板(51)的电极管安装槽(511)上,电晕丝(54)的一端固定接在一块电极管瓷支架板(51)的电晕丝孔(515)上,电晕丝(54)的另一端穿过电极管(53)、穿过另一块电极瓷支板(51)的电晕丝孔(515)固定后连接在外壳(6)上的电晕丝接线柱(63)上,电晕丝接线柱(63)与逆变脉冲高压电源输出的负极连接,外壳与逆变脉冲高压电源输出的正极连接。
6、按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机动车发动机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组集管卧式脉冲静电净化反应器(5)中,所述的电极管(53)为6-26根,每根电极管的长为60mm-160mm,,电极管内径为10mm-3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瑞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瑞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294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驱动桥加强圈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模内铆合银钉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