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凸轮轴下置式配气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3002.X | 申请日: | 2007-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8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宋立权;潘玉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L1/14 | 分类号: | F01L1/14;F01L1/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张荣清 |
地址: | 400044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发动机 凸轮轴 下置式配气 机构 | ||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凸轮轴下置式配气机构,该配气机构包括其上带有凸轮的凸轮轴,最终由凸轮推动的进、排气顶杆(7、8),进、排气顶杆(7、8)分别通过各自上端的球头铰与其一端连接并推动其摆动的进、排气摇臂(2、3),进、排气摇臂(2、3)分别通过各自另一端上的调整螺钉(5)与其尾端抵触并推动它们开启的进、排气气门(1、4);该进、排气气门(1、4)上分别安装有驱使它们关闭的各一根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上带有的凸轮是两个,它们分别是进气凸轮(11)和排气凸轮(12);该进气凸轮(11)和排气凸轮(12)是分别通过移动从动式的进气挺柱(9)和排气挺柱(10)来推动所述进、排气顶杆(7、8)的,该进气挺柱(9)和排气挺柱(10)的上端分别通过在进、排气顶杆(7、8)下端的各一个球头铰而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发动机的凸轮轴下置式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挺柱(9)和排气挺柱(10)均是其底面垂直于各自轴线的盘形平底挺柱,该进气挺柱(9)和排气挺柱(10)的轴线均与所述凸轮轴的轴线正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摩托车发动机的凸轮轴下置式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凸轮(11)和排气凸轮(12)的凸轮型线分别由九段首尾平滑过度的线段连接而成,它们依次是①推程正弦修正段、②推程匀速修正段、③推程正弦主曲线段、④推程余弦主曲线段、⑤回程余弦主曲线段、⑥回程正弦主曲线段、⑦回程匀速修正段、⑧回程正弦修正段、⑨基圆近停角对应的圆弧段;
上述凸轮型线各线段依照以下方程计算获得,其符号含义分别为:
变量:
S()——从动件升程 V()——从动件升程的一次导数;
a()——从动件升程的二次导数 ——凸轮转角;
已知量:
Φ0——凸轮型线推程和回程总包角;
Sm——推程总升程;
S1——推程修正段升程 S3——回程修正段升程;
β1——推程修正段包角; β3——回程修正段包角;
N1——推程正弦修正段等分数; N3——回程正弦修正段等分数;
Ψ1——推程主曲线段包角; Ψ3——回程主曲线段包角;
计算得到的量:
q——回程主曲线包角与升程主曲线段包角的比值
S1a——推程正弦修正段升程
β1a——推程正弦修正段包角
S3a——回程正弦修正段升程
β3a——推程正弦修正段包角
S1b——推程匀速修正段升程
β1b——推程匀速修正段包角 β1b=β1-β1a
β3b——推程匀速修正段包角 β3b=β3-β3a
Ψ3——回程主曲线段包角 Ψ3=qΨ1
h1——推程正弦主曲线段升程
h2——推程余弦主曲线段升程 h2=Sm-S1-h1
h3——回程余弦主曲线段升程 h3=4p2(Sm-S1-h1)
h4——回程正弦主曲线段升程 h4=Sm-S3-h3
中间变量:
凸轮型线各线段方程:
①推程正弦修正段,
②推程匀速修正段,
a()=0
③推程正弦主曲线段,
④推程余弦主曲线段,
⑤回程余弦主曲线段,∈(β1+Ψ1,β1+Ψ1+pΨ1]
其中,
a=2(4-π)h2,b=2πh2q-V3Ψ1,c=-[2(Sm-S1)-V3Ψ3]
⑥回程正弦主曲线段,∈(β1+Ψ1+pΨ1,β1+Ψ1+qΨ1]
⑦回程匀速修正段,∈(β1+Ψ1+qΨ1,Φ0-β3]
a()=0
⑧回程正弦修正段;∈(Φ0-β3,Φ0]
⑨基圆近停角对应的圆弧段,∈(Φ0,2π]
S()=0 V()=0 a()=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300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