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CAN诊断的车身控制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3854.9 | 申请日: | 200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0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罗来军;黄东亚;吕春林;孟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平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can 诊断 车身 控制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电子诊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CAN诊断的车身控制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上电子装备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大量的电子控制和信息反馈系统不断推出。汽车电子化的急速发展也给汽车的售后服务、维修和使用提出了新的课题。维修工作中单靠传统的“望、问、诊、切”方法,已经无法对汽车使用中发生的故障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检修,于是一门新兴的产业:汽车故障电子诊断系统就迅速发展起来,并形成了充满商机的市场。
与此同时随着电子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正确而快速的对各个系统进行故障诊断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使用的控制单元K线,多数都是连接在一起诊断,可通过不同的地址码访问不同的控制单元。这样做的弊端是无法避免多个电脑系统通讯的互相干扰,尤其是在车载电脑越来越多的形式下,这种问题越来越突出。
CAN总线(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新型的串行现场总线,这种总线的配置灵活,很适合于工业控制领域,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现场总线。目前CAN总线技术应用于汽车领域的技术也日趋成熟,数据在CAN总线上可以一个接一个的传送,所有参加CAN总线的分系统都可以通过其控制单元上的CAN总线接口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同时CAN总线是一个多路传输系统,并有其独特的容错技术,当某一单元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因此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高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CAN诊断的车身控制模块,可以利用CAN线诊断技术,使故障诊断和数据通讯共用一个总线,减少汽车车体内线束和控制器的接口数量,提高诊断的效率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CAN诊断的车身控制模块,它具有与汽车的诊断端口连接的CAN线通讯诊断接口,该接口连接到汽车的CAN总线上获取各个电子模块的错误代码,并传送错误代码给诊断仪。
依据传输速率要求的不同,它具有多个传输不同速率数据和诊断信息的CAN线通讯诊断接口。
因为本发明采用CAN总线替代传统的K线,使汽车电器线束变的简洁,减少了汽车线束开发的工作量,降低了汽车电器开发的成本;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可靠性,方便了日常的维护、修理;另外也实现了各电器信息共享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K线技术的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CAN总线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具有CAN诊断的车身控制模块BCM,它具有连接汽车诊断端口的CAN线通讯诊断接口,该接口通过连接到汽车的CAN总线获取各个电子控制模块ECU的错误代码,并通过诊断口连接器将错误代码发送给诊断仪Tester,同时其LIN总线通过汽车的LIN总线连接相应的电子控制模块ECU,其它线束分别连接其定义的电子控制模块ECU。所述的电子控制模块ECU是指汽车内的电子控制模块,包括空调模块、车窗模块等。系统采用12VDC或者24VDC的汽车电平供电方式,开始工作时,诊断仪Tester发送开始诊断命令,开始与车身控制模块BCM进行数据和诊断信息传输,并且将诊断结果显示在诊断仪的屏幕上。
如图3,本发明的具有CAN诊断的车身控制模块,依据传输速率要求的不同,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CAN线通讯诊断接口,图中所示三个CAN线通讯诊断接口:CAN_HI、CAN_MI、和CAN_LO,分别采用高速CAN、中速CAN、或低速CAN,并都符合KWP2000的诊断通讯技术。
如图4为本发明的CAN总线的驱动电路,其中有两个CAN线通讯诊断接口CAN_HI,CAN_LO,可分别连接于汽车总线的高速CAN总线和低速CAN总线。车身控制模块通过这个驱动电路获取诊断信号。该驱动电路中还增加了CAN总线的共扼滤波电感L,滤除总线上微弱电压的扰动,和防过压的二极管U,用来防止电压过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38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共振头部检查固定器
- 下一篇:活塞密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