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的供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93906.2 | 申请日: | 200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7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亮;刘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37/00 | 分类号: | B62J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201206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供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的供油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摩托车的供油系统,包括油箱和燃油泵总成,所述燃油泵总成放置在所述油箱的内部,燃油泵总成将燃油从油箱中抽出供给发动机。然而,摩托车的结构都是非常紧凑的,留给油箱的空间本来就十分有限,油箱中放置燃油泵总成更减少了油箱的储油量,直接影响到摩托车的续航能力。另外,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摩托车的外形也不断的推陈出新。而油箱作为摩托车外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摩托车外形的改变必然直接导致油箱形状的改变。现有的燃油泵总成是通过专门的支架固定放置在油箱中,油箱的形状一旦发生改变,则支架的结构,以至燃油泵总成的结构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大大提高了摩托车的设计和制造成本,增加了摩托车燃油泵总成设计的时间周期,既不科学也不经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的供油系统,能够通用于不同油箱形状的摩托车,大大降低设计及制造的成本,并且最大限度的增加油箱的容积,提高摩托车的续航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摩托车的供油系统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油箱和在线燃油泵总成,所述在线燃油泵总成置于所述油箱的外面,所述在线燃油泵总成包括初滤器、电动燃油泵、精滤器和调压阀,所述初滤器、电动燃油泵、精滤器和调压阀依次连接形成一条方向由所述初滤器到所述调压阀的油路,所述初滤器的入油口和排气口分别连接到所述油箱,所述调压阀的出油口连接到发动机,所述调压阀的回油口连接到油箱,所述电动燃油泵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与所述初滤器和所述精滤器密封连接,将所述电动燃油泵与外界隔离。
本发明通过将所述在线燃油泵总成置于所述油箱之外,使得在线燃油泵总成的使用和固定不再受到所述油箱形状的限制,燃油泵总成也不再占用油箱内部的容积,因此降低了摩托车的设计及制造成本,大大缩短了摩托车燃油泵总成的设计周期,而且增加了油箱的储油量,提高了摩托车的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摩托车的供油系统的在线燃油泵总成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摩托车的供油系统的在线燃油泵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摩托车的供油系统的在线燃油泵总成所采用的喷射泵的剖面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初滤器;11.入油口;12.排气口;2.密封套;3.精滤器;4.调压阀;41.出油口;42.回油口;5.喷射泵;6.电动燃油泵;7.主动入口;8.被动入口;9.混合腔;10.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摩托车的供油系统可参见图1和图2所示,包括油箱和在线燃油泵总成,所述在线燃油泵总成置于所述油箱的外面,所述在线燃油泵总成包括初滤器1、电动燃油泵6、精滤器3和调压阀4,所述初滤器1、电动燃油泵6、精滤器3和调压阀4依次连接形成一条方向由所述初滤器1到所述调压阀4的油路,所述初滤器1的入油口11和排气口12分别连接到所述油箱,所述调压阀4的出油口41连接到发动机,所述调压阀4的回油口42连接到油箱。
工作时,所述电动燃油泵6启动,将燃油从油箱中抽出,燃油先后通过所述初滤器1、电动燃油泵6、精滤器3和调压阀4,之后部分燃油通过所述出油口41流入发动机,另外部分燃油通过所述回油口42流回油箱。在使用时,所述在线燃油泵总成在所述油箱的下方,而且在线燃油泵总成的初滤器一端朝上,因此工作时,所述初滤器中的气泡会从排气口连同部分燃油一起排出,回到油箱中。
所述电动燃油泵6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套2,所述密封套2与所述初滤器1和所述精滤器3密封连接,将所述电动燃油泵6与外界隔离,从而提高所述在线燃油泵总成的安全性能。
所述调压阀4的回油口42连接到一个喷射泵5的主动入口,所述在线燃油泵总成的排气口连接到所述喷射泵5的被动入口,所述喷射泵5的出口连接到所述油箱。如图2所示,所述初滤器的排气口12就是所述在线燃油泵总成的排气口。
所述喷射泵的结构可参见图3所示,包括主动入口7、被动入口8、混合腔9和出口10,所述主动入口7、被动入口8和出口10都连接到所述混合腔9,所述主动入口7与所述混合腔9连接处的轴线位于所述出口10与所述混合腔9连接处的截面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39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间包干式工作衬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磁盘吊行车突然停电时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