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器装置及信号传递单元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96652.X | 申请日: | 200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0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汤宝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45;G02F1/133;G02F1/13;G09G3/3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英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器 装置 信号 传递 单元 方法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号传递单元,并且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电路元件 与可挠性基板间的信号传递单元,当该信号通过芯片时,可利用配置 在可挠性基板上的中间导线作为中间引导之用。
技术背景
随者电子科技的进步,尤其在日常生活中随身电子产品的盛行, 对于轻薄短小、耗电量低的显示器装置的需求日益增加。液晶显示器 (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装置由于具有耗电力低、厚度薄、重量 轻等优点,经常被用于此类的电子产品中,甚至已逐步取代传统的阴 极射线管显示器装置。
参考图1,其显示现有技术的未包括一栅极印刷电路板(gate printed circuit board;gate PCB)的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101包括一 数据印刷电路板(data PCB)112、多个数据卷带承载封装构造(data tape carrier package;data TCP)108、多个栅极卷带承载封装构造(gate tape carrier package;gate TCP)114、多个数据驱动集成电路(data driving IC)110及多个栅极驱动集成电路(gate driving IC)116,其中该数据卷 带承载封装构造108电连接于该液晶面板101的一长侧边及该数据印 刷电路板112,该栅极卷带承载封装构造114电连接于该液晶面板101 的一短侧边,该数据驱动集成电路110固定于每一数据卷带承载封装 构造108上,且该栅极驱动集成电路116固定于每一栅极卷带承载封 装构造114上。
该液晶面板101通过将一薄膜晶体管基板(TFT substrate)102及一 彩色滤光片基板(CF substrate)104组合固定在一起而形成。该薄膜晶 体管基板102与该彩色滤光片基板104之间具有一间隙,而一液晶材 料层(图未示)形成于该间隙中。相较于该彩色滤光片基板104,该薄 膜晶体管基板102的一短侧边及一长侧边较为突出,并定义为突出区 域。该薄膜晶体管基板102的突出区域设有一栅极接垫部分及一数据 接垫部分。
在该薄膜晶体管基板102与该彩色滤光片基板104组合固定在一 起的区域中,像素(pixel)以矩阵形式排列而形成一影像显示部分121。 在该薄膜晶体管基板102的影像显示部分121中,多条栅极线(gate line)120横向排列,并连接于该栅极接垫部分;以及多条数据线(data line)118纵向排列,并连接于该数据接垫部分。该栅极线120与该数 据线118相互交叉,且该交叉处设有薄膜晶体管(图未示),并以矩阵 形式排列。
在该彩色滤光片基板104的影像显示部分121中,该彩色滤光片 基板104设有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彩色滤光片,并涂布有一黑色矩阵 (black matrix)及一共同电极,其中当共同电极与该薄膜晶体管基板 102的像素电极间存在一电压差可形成一电场而使得该液晶材料层旋 转而呈现出亮暗变化。位于该薄膜晶体管基板102的突出区域上的该 栅极接垫部分及数据接垫部分对应于该影像显示部分121;该薄膜晶 体管基板102的短侧边与长侧边的交接处为一未被使用的空白区域。 然而,目前已发展出将多条传输导线126,诸如玻璃基板上的导线(line on glass;LOG),形成在该空白区域上,用以将控制信号及驱动电压 传输至该栅极驱动集成电路116。
多条输入导线124及输出导线125形成于该数据卷带承载封装构 造108上,且其一端分别电连接至该数据驱动集成电路110。该输入 导线124的另一端电连接至该数据印刷电路板112,而该输出导线125 的另一端电连接至该薄膜晶体管基板102的突出区域上的数据接垫 部分。
该数据卷带承载封装构造108另包括一旁通导线122(亦即栅极 信号传输导线),其电连接至位在该薄膜晶体管基板102上的该传输 导线126。该旁通导线122,用以将该数据印刷电路板112的一时序 控制器(timing controller)产生的栅极控制信号及一电源供应器产生的 栅极驱动电压传输至该传输导线126。
该数据驱动集成电路110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将该模 拟信号供应至该液晶面板101的数据线118。在该栅极卷带承载封装 构造114上设有多条栅极信号输入导线128及栅极信号输出导线130, 其分别电连接于该栅极驱动集成电路1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66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算循环冗余校验码之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球墨铸铁涡旋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