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承载座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6816.9 | 申请日: | 2007-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2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忠;刘建辉;卢弘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H01R13/73;H05K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承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以降低电磁波干扰的连接器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国对于电子产品的电磁波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大多订有明确的规定,特别是欧美日等先进国家对此均有严格的限定。因此当电子产品要在研发阶段即需针对EMC规范做相关测试,以符合销售地区的法规。
以一般电视或数字机顶盒所使用的视讯或音讯连接器,例如欧规的SCART连接端口为例,大多以塑料外壳包覆,因此与外壳的电性接触并不好。因此容易造成电荷的累积而产生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EMI)以及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所造成电子产品误动作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连接器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以金属外壳包覆连接器本体,并在金属外壳上设计有具弹性的可挠部。此一可挠部可使连接器更能够与外壳耦接以释放电荷,大幅降低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及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提出一种连接器模块,其与一接地端耦接以释放累积电荷。于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接地端例如可为电子装置的外壳体,连接器例如可为SCART连接器。
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一外壳体及一连接器模块。其中,外壳体具有一开孔,此开孔与连接器模块的大小相同,可使连接器模块从开孔露出。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模块包括一连接器及一金属壳体。其中,连接器具有至少一连接端口,且金属外壳体用以容纳连接器。于较佳例中,金属壳体具有一接触表面,且至少一可挠部凸出形成于接触表面并与接地端或外壳体接触。
连接器的连接端口数量不限,较佳可为一个,或包括一输入端口及一输出端口的二个连接端口。且可挠部与金属壳体较佳地可为一体成型,更佳者,可挠部可以制作为一弹片。而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可挠部可为二个以上,且较佳为对称设置于金属壳体上。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器及金属壳体的结合方式不限,较佳可以螺接方式结合,或以扣合方式结合。
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揭露的连接器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利用在连接器本体上加上一金属壳体,并在金属壳体上设置可挠部,使可挠部能够与接地端直接接触以疏导累积电荷,藉以减少EMI的问题,也可减少ESD所造成的电子系统误动作发生的机率,提高连接器的稳定性及可靠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所示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正视图;
图1B所示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后视图;
图2所示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模块的示意图;
图3A所示为连接器模块的金属壳体的正视图;
图3B所示为连接器模块的金属壳体的侧视图;
图4所示为连接器模块的连接器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A及图1B,其所示分别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正视及后视图。电子装置例如为一数字机顶盒(set-top box)、一电视机或一显示器,本实施例以数字机顶盒为例做说明。如图1A所示,电子装置10具有一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屏12、控制按键14及电源指示灯16,都设置于外壳体18上。外壳体18本身为一金属制的壳体,或是内部设置有金属内衬的塑料壳体。
如图1B的后视图所示,电源插座15及连接器模块20亦设置于外壳体18上。连接器模块20例如包括一欧规的SCART连接器,包括一连接端口22,本实施例以同时具有一输入端口22a及一输出端口22b为例做说明,分别用以输入及输出影音讯号。外壳体18具有一开孔18a,使连接器模块20从开孔18a露出。同时,外壳体18作为接地端与连接器模块20耦接,用以导出累积的电荷避免发生静电突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68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印绘图装置
- 下一篇:具有不对称磁极的直流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