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间压接收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7121.2 | 申请日: | 2005-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5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大竹雅久;向山洋;佐藤晃司;关上邦卫;式地千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香兰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间 接收器 | ||
本申请是申请号:200510076104.1、申请日:2005年6月8日、发明名称“冷冻装置及中间压接收器”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室外单元和多台室内单元并可以使多台室内单元同时进行制冷运转或供暖运转或者可以将这些供暖运转和制冷运转混合实施的冷冻装置及该冷冻装置中所使用的进行气液混合制冷剂的气液分离的中间压接收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已知有如下的冷冻装置,即,将室外单元和多台室内单元用由高压气体管、低压气体管和液管构成的单元间配管连接,使多台室内单元能够同时进行制冷运转或供暖运转,或者能够将这些供暖运转和制冷运转混合实施(参照专利文献1)。而且,本说明书中,冷冻装置采用包含加热泵的装置。
[专利文献1]专利2804527号公报
在此种冷冻装置中,在作为散热器使用的高压侧热交换器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热源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压缩动力增加,蒸发传热性能降低,蒸发器的压力损失也增大,从而有性能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作为散热器使用的高压侧热交换器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热源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提高性能的冷冻装置及中间压接收器。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冷冻装置的特征是,具备了压缩机和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与具备了作为使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的多台室内单元被单元间配管连接,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一端被与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喷出管和制冷剂吸入管择一地连接,所述单元间配管具有与所述制冷剂喷出管连接的高压管、与所述制冷剂吸入管连接的低压管、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另一端连接的中压管,所述各室内单元如下构成,即,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一端被与所述高压管和所述低压气体管择一地连接,另一端被与所述中压管连接,从而可以使这些多台室内单元同时进行制冷运转或供暖运转,或者可以将这些制冷运转和供暖运转混合实施,所述压缩机具有能够导入具有比吸入时的制冷剂压力更高、比喷出时的制冷剂压力更低的中间压力的制冷剂的中间压部,具备被夹设在连接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膨胀阀和所述使用侧交换器的膨胀阀的流路中,在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或所述使用侧热交换器中将热交换后的气液混合制冷剂气液分离,将气相的制冷剂导向所述中间压部的中间压接收器。
根据所述构成,中间压接收器被夹设在连接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膨胀阀和所述使用侧交换器的膨胀阀的流路中,在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或所述使用侧热交换器中将热交换后的气液混合制冷剂气液分离,将气相的制冷剂导向中间压部。
该情况下,所述中间压接收器也可以具备具有第1入出口管、第2入出口管及蒸气出口管的接收器主体,向所述第1入出口管及所述第2入出口管当中的任意一方注入气液混合制冷剂,从任意的另一方中喷出气液分离后的液相的制冷剂,从所述蒸气出口管中将所述气相的制冷剂喷出。
另外,与所述制冷剂喷出管连接的高压管内也可以在该冷冻装置的运转中被在超临界压力下运转。
另外,作为所述制冷剂,也可以在所述制冷剂配管中封入二氧化碳制冷剂。
另外,在所述高压管和所述中压管之间,也可以夹隔膨胀阀连接有将水作为蓄热体的作为所述使用侧热交换器的蓄热单元。
另外,中间压接收器的特征是,具备:在其内部进行制冷剂的气液分离的接收器主体、设于所述接收器主体上并向任意一方注入气液混合制冷剂、从任意的另一方中将所述气液分离后的液相的制冷剂喷出的第1入出口管及第2入出口管、将所述气液分离后的气相的制冷剂喷出的蒸气出口管。
根据所述构成,气液混合制冷剂被向第1入出口管及第2入出口管当中的任意一方注入。
此外,在接收器主体的内部,进行被注入的气液混合制冷剂的气液分离,气相的制冷剂被从蒸气出口管中喷出,液相的制冷剂被从第1入出口管及第2入出口管当中的任意的另一方中喷出。
该情况下,也可以将所述蒸气出口管的开口端在所述接收器主体的上部侧开口,将所述第1入出口管的开口端及所述第2入出口管的开口端在所述接收器主体的下部侧开口。
另外,也可以具备用于促进气液分离的分离促进构件。
另外,所述分离促进构件也可以全都被按照使所述第1入出口管的开口部及所述第2入出口管的开口端相互不面对的方式配置。
另外,所述第1入出口管的开口端及所述第2入出口管的开口端也可以被配置在不相互面对的位置上。
另外,所述分离促进构件也可以被作为干扰板或金属网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71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