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正交多频分工接收器的自适应量化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97330.7 | 申请日: | 200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5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政宏;李宇旼;林裕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7/20 | 分类号: | H04L27/20;H04J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正交 分工 接收器 自适应 量化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自适应量化方法,其特别有关于一种用于正交多频分工接收器的自适应量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正交多频分工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及穿刺回旋码是运用于数字无线通讯系统,如以IEEE 802.11g为基础的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用以提供具有频宽效益的无线通讯,并降低因多重路径传播所导致的讯号失真。图1是传统无线通讯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一无线通讯系统包含了一发送器10,一频道20,以及一接收器30。该发送器10进一步包含了一回旋编码器11,一穿刺器12,以及一交错器13。该交错器13再将其输出配置为ns位元的群组,并将该群组传送到一次载波正交调幅(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映像器14。其中,位元ns的数量依据该交错器13的模式而定,可为双相移键控(BPSK,ns=1)、四相相移键控信号(QPSK,ns=2)、16-正交调幅(16-QAM,ns=4)、或64-正交调幅(64-QAM,ns=6)其中之一。该次载波正交调幅映像器14映像一个正交多频分工讯号到多个次载波器上。对每一个次载波正交调幅讯号来说,一正交多频分工数据器15执行一次反向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以便在基频上产生一个正交多频分工讯号。在此,每一个正交多频分工讯号都可以nOFDM个基频样本来表示。一实体电路突发包16接收到这nOFDM个数据样本,然后加入ncp个循环前缀样本。该实体电路突发包16同时也执行了一窗口化功能,并且在第一组nOFDM+ncpOFDM数据样本前插入下列基频发讯样本:(1)几个短序号正交多频分工讯号;(2)几个长序号正交多频分工讯号;(3)一个顺序发讯的正交多频分工讯号。每一个正交多频分工讯号的循环前缀提供给接收器的多路径缓冲一个保护时间,而该窗口化功能则用于降低发送频谱的旁瓣,并以此达到最小化相邻通道的干扰。该短序号讯号用于封包检测、自动增益控制、以及接受器的粗频率判断,该长序号讯号则用于接收器的次频率判断及频道判断,该发讯的正交多频分工讯号包含了接收器操作所需要的次载波调变及编码模式。然后,一无线电频率(RF)发送器17接收到该实体电路突发包16的输出,并执行所有发送器的功能,如数字到模拟的转化、滤波、可运用的转化、放大、及辐射到空中。该无线电频率发送器17所输出的模拟波形则透过一频道20发送,并由该接收器30所接收。至于该频道20基本上为一多路径传播频道。
在该接收器30这方面,一获取和追踪32首先使用从无线电频率接收器31所接收的基频讯号样本来侦测正交多频分工序号,并估计正交多频分工讯号的边界。而一个可使用的数据装置33则相对应于一个接收到的正交多频分工讯号,选择接收基频讯号的样本区块,移去样本的循环前缀,因而仅输出可使用的nOFDM个样本。同时,一正交多频分工解调器34取用这nOFDM个样本的区块,并执行一个快速傅里叶变换(FFT)以恢复这m个次载波正交调幅讯号。而一频道估算器35则把这个来自该正交多频分工解调器34的快速傅里叶变换输出当作长序号,并以此估算所有m个次载波频道的次载波频道频率响应(“CFR”)即Gch(i),在这里,i=0,1,...,m-1。之后,一正交调幅解像器36产生总共m×ns软位元,以作为每一个正交多频分工讯号的输出,其中每一个次载波正交调幅讯号有ns个软位元,而每一个软位元则包含了维特比解码(Viterbidecoding)所需的数据。
这些输出的m×ns软位元乃是借由一解交错器(de-interleaver)37来“解交错”,以此恢复它们的秩序,然后传送到一解穿刺器(de-puncturer)38,在此,这些“穿刺的”位元被增加回来。而该解穿刺器38的输出则被送到一回旋译码器39,在此运用大家熟知的维特比译码演算来执行一个最佳译码,并输出已译码的使用者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创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73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