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7562.2 | 申请日: | 200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5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柯正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正浩 |
主分类号: | G02B5/18 | 分类号: | G02B5/18;G02B27/00;G01N21/00;G01J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光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颖的绕射光栅,尤其涉及一种使用于光学系统的绕射光栅。
背景技术
辐射源的光度测定(photometry)通常利用光谱仪(spectrometer)来进行量测,光谱仪中的光栅(grating)是用来分散多频辐射源(multi-frequencyradiation)的元件。这类仪器被广泛的应用在解决复杂的难题并且获取准确的结果。目前这类仪器在使用上有以下问题(1)体积非常庞大,因此价格昂贵且只能在固定位置使用;(2)在进行宽带的光谱测量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3)必须谨慎的操作仪器,因此通常需要技巧熟练的操作人员。
美国专利号5,550,375提出了一项用来测量气体的红外线光谱感测仪100,如图1所示,包括一个具有反射式光栅110的微型结构,一个多频红外线辐射源120,以及用以接收固定波长红外线的接收器130。然而,此红外线光谱感测仪只能测量较狭窄的光谱波长范围,若欲进行多成份分析,则光谱信号会在数个不同波长被吸收,非仅限于红外光区域,则此种光谱感测仪的应用即有所限制。
同步光谱仪(simultaneous spectrometers)200也是用来侦测辐射源的装置,如图2所示,其包含的元件有:一个入射狭缝(entrance slit)220、一个可形成全像(holographic)的凹面(concave)光栅210以及一个光电二极管阵列侦测器(photodiode array)230。以上元件的放置位置是固定且无法移动的,但具有高精密度以及光学能量效率良好等可靠的优点。光电二极管阵列侦测器在此类光谱仪的应用有很大限制,原因是光电二极管阵列侦测器是由大量单晶组成的平坦表面,但此种同步光谱仪的聚焦成像点却是曲面的分布,更准确的说法是聚焦成像点会分布在罗兰圆(Rowland circle)上。因此同步光谱仪的最佳应用方法之一是让罗兰圆的半径加大,则成像点的分布会近似于线性平面分布,此种设计需要耗费大量空间,并且需要大型的侦测器;另一种解决方法如美国专利号6,005,661所示,使用了大量光纤,将聚焦在罗兰圆上的不同波长信号分别导出,此种方法可以配合光电二极管阵列侦测器,但是利用光纤导出聚焦信号,会造成能量损失以及分辨率下降的问题。
一个可以产生线性输出的绕射光栅对光学系统而言是较好的选择,如图3A所示,美国专利号4,695,132以及4,770,517提出了一种激光扫描系统300,利用一个或多个fθ镜片310将四散的光线聚焦在线性输出平面320上;如图3B所示,美国专利号6,650,413则是披露一项光谱仪301,使用了绕射光栅311,并利用准直器(collimator)313与校正镜片(correctinglense)315的组合将输出的光谱分量聚焦在一个影像平面321,并在影像平面上呈现fsin(θ)分布。
然而,以上所叙述的发明仍然是复杂的系统,也都无法使光学系统微小化达到可携式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应用在光学系统中的绕射光栅,可用以使全波段的光谱分量(包括红外光、可见光以及紫外光),依波长呈线性分布在影像平面上,并且拥有良好的影像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构造简单、可使体积微小化达到可携式效果的光学系统。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出一种可大量制造,使制造成本下降,并适合长期使用的光学系统。
根据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光学系统,包括输入部,用以接收光学信号,预先设定的输出面;以及绕射光栅, 绕射光栅具有绕射表面,绕射表面具有第一轮廓,第一轮廓是由多个点组成,各个点是由不同的方程式所决定,用以将来自输入部的光学信号分离成多个光谱分量,且各个光谱分量会聚焦在预先设定的输出面。
附图说明
图1 为已有技术的红外线光谱感测仪剖面图
图2 为已有技术的同步光谱仪示意图
图3A 为已有技术的激光扫描系统示意图
图3B 为已有技术的光谱仪示意图
图4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光学系统剖面图
图5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
图6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
图7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绕射光栅示意图
图8 为绕射光栅轮廓比较图
图9 实验系统示意图
图10A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光迹追踪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正浩,未经柯正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75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