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98040.4 申请日: 2007-04-26
公开(公告)号: CN101104595A 公开(公告)日: 2008-01-16
发明(设计)人: 丁建生;陈建峰;华卫琦;初广文;姚雨;邹海魁;骆培成;张鹏远;于天杰;许利民;张戈;马德强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
主分类号: C07C263/10 分类号: C07C263/10;C07C265/00;C07C265/14
代理公司: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泽雄;唐曙晖
地址: 315812浙江省宁波市大榭经济***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制备 氰酸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采用超重力 旋转床反应器来连续生产异氰酸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MDI是聚氨酯行业的主要原料之一。用MDI和聚醚或聚酯多元醇 等反应,在催化剂、发泡剂等作用下,制得各种聚氨酯高分子材料, 其可广泛用于聚氨酯硬质、半硬质泡沫塑料、反应浇注模塑、增强反 应浇注模塑聚氨酯制品,以及保温隔热材料、合成纤维(氨纶)、粘 结剂和弹性体等领域。

利用多亚甲基多苯基多胺光气化反应进行工业生产以获得单体 MDI和聚合MDI,是聚氨酯行业内众所周知的方法。

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及化学机理可用如下的反应式(1)-(4)来 表示:

RNH2+COCl2→RNHCOCl+HCl         (1)

RNH2+HCl→RNH2·HCl             (2)

RNH2·HCl+COCl2→RNHCOCl+2HCl   (3)

RNHCOCl→RNCO+HCl               (4)

RNCO+R-NH2→R-NH-CO-NH-R        (5)

RNCO+RNCO→R-N=C=N-R          (6)

其中反应(1)通常称为光化反应,在此反应中,胺基与光气迅速反 应,生成氨基甲酰氯和氯化氢。反应(2)与反应(1)同时迅速发生, 生成的胺基盐酸盐在较高的温度(约100-180℃)下与光气进一步反 应,发生反应(3)。(1)和(3)生成的胺基甲酰氯进一步分解生成 异氰酸酯,促使反应(4)的发生。如果多胺混合分散不及时或局部 光气浓度不足,胺的盐酸盐分解后与产物异氰酸酯发生反应(5),甚 至发生反应(6)而生成副产物,导致产品品质降低,同时反应(5) 和(6)的产物为固体粘稠状物质,随着其含量的增加,会出现管道 或者反应器堵塞而影响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目前已知的异氰酸酯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搅拌釜式生产工艺,在该工艺中,光气、相应的胺和合 适的溶剂加入到带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在搅拌浆的强烈搅拌下,胺和 光气混合接触,反应生成异氰酸酯。这种工艺中由于搅拌混合强度的 限制,光气与胺不能迅速、充分地混合,且在搅拌釜内容易产生死区, 使得副产物的含量增加,降低了异氰酸酯的产率,并对后续的分离系 统的操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光气大大过量,一 般光气/胺的比例要大于4,同时需要的溶剂也要大大过量,一般胺在 溶剂中的浓度在15%以内。因此此工艺的大规模生产所需装置设备庞 大、工艺复杂,操作稳定性差、能耗高。

第二类主要是喷射反应器生产工艺,该类生产工艺克服了搅拌釜 式反应工艺的缺点,胺和光气通过喷射反应器实现快速瞬间混合,同 时在喷射反应器内进行光气化反应,相关专利报道的喷射反应器生产 工艺有:

CN1127248A公开了一种光气化反应,此法通过气相光气化法来制 备异氰酸酯,反应在一混合反应器中进行,其中第一均化段相当于反 应器总体积的20-80%,第二段相当于反应器总体积的80-20%,在 第二段中物流接近活塞流。该专利认为光化反应器没有堵塞问题,且 光气过量少。该专利披露的方法中,气相喷射反应器的加工比较复杂, 操作温度太高,存在安全隐患。

CN88105193公开了一种异氰酸酯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小孔射流 式喷射反应器,在喷射反应器缩颈的壁上开有一定数目的小孔,将其 中一个反应组分通过小孔喷射入另一个反应组分中;该方法同样需要 较高的光气过量率,光气与胺的比例一般要大于1.5,甚至可能达到 20。该法同样为高温下的气相光气化反应,反应温度较高,存在一定 的安全隐患。

US4289732公开了一种生产异氰酸酯的方法,该方法披露的反应 器是在一个圆柱形混合室中,两种呈现扇面状喷射流的反应物(分别 为胺和光气)相互碰撞,从而实现快速混合,但这种方法不仅要求入 口压力很高,而且在混合室有不产生流动的死区,可能造成反应室的 堵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宁波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80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