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式交通工具过站不停且能运输乘客的方法及其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8266.4 | 申请日: | 200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3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彭宇纶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宇纶 |
主分类号: | B61K1/00 | 分类号: | B61K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交通工具 不停 运输 乘客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运输交通工具,尤其是指一种具有独立控制驱动系统、自动联结器,且行驶于轨道可相互连结或脱离,以及搭配其承载方式,可达到过站不停且能运输乘客的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按,类以于轨道行驶的交通工具皆需于各车站设有月台如:电车、火车、捷运,而该交通工具通过车站时则需放慢速度行驶至月台停止,以供乘客下车或搭乘或选择直接通过以至另站月台停车,于此为简述一般大众运输交通工具运输作业的情形;
然,该交通工具于车站停车时,分有列车厢内需下车的乘客,以及月台上等待搭乘的乘客,而为能符合此二种乘客的需求,该交通工具必于各站设置停车点,而车站既有关人潮及乘客搭乘多寡之分,若于每站设置停车点则易影响行驶速度以及到达时间;
因此,现今作法则以乘客及人潮区分需供乘客停车下站的车站,其乘客不足的车站则以直接通行以节省时间,而若需于该车站下车或搭乘的乘客,则需于次一车站下车或自行到达有设置停车点的车站以便搭乘,因此造成仅有部分乘客可顺利搭乘至目的地,而牺牲另一部分乘客的时间,无法两全其美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式交通工具过站不停且能运输乘客的方法及其设备,以克服以往交通工具过站时乘客需下车或搭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轨道式交通工具的过站不停且能运输乘客的设备,该交通工具由列车厢以自动连接器互相联结所构成,其可行驶于轨道上,该轨道可通达若干车站,其车站具有月台可供乘客等待搭乘此交通工具或下车,其中:
该交通工具由至少三列车厢所构成,其列车厢各自具有一独立控制驱动系统,且于联结时可依需行驶方向以首端的列车厢带动行驶。
本发明提供的轨道式交通工具的过站不停且能运输乘客的方法,其包含一交通工具,该交通工具由至少三列车厢所组成,且该列车厢各具有独立控制驱动系统,其步骤包括:
a.该交通工具欲过站时,可先行通知欲下车的乘客移至最尾端的列车厢,而该列车厢不需下车的乘客则移至其它列车厢内;
b.待乘客定位时,则将最尾端列车厢的自动联结器与前一列车厢脱离,令该列车厢自行行驶或滑行至月台;
c.该月台上另有一列车厢,其列车厢内承载有若干等待该交通工具的乘客,且在于该交通工具未到站前先行行驶至保持一定速度;
d.该交通工具过站后,则再以一适当速度行驶至与先行的列车厢相互联结,其联结后再共同往前行驶。
所述的轨道式交通工具的过站不停且能运输乘客的方法及其设备,其中,该交通工具具有流线造型以降低风阻力,并增加行驶时的稳定性。
换言之,本发明主要通过下列的技术手段,来具体实现前述的目的与效能:
该交通工具行驶于轨道上,其由至少三列车厢相互联结所构成,该列车厢各具有一独立控制驱动系统,驱使交通工具于轨道上移动,其首、尾端各具有自动联结器可与另一列车厢相互联结或脱离,且于联结时可共同行驶;
而当该交通工具于轨道上行驶,且欲于前方车站月台供乘客下车或承载乘客时,其可先行通知欲下车的乘客移至最尾端列车厢,并通知不需下车的乘客移至其它列车厢,以待乘客定位后,则将该最尾端列车厢的自动联结器与前一列车厢脱离,令该列车厢自行行驶或滑行至月台,而月台上另有一列车厢承载着若干乘客,且于欲过站的交通工具到站前先行行驶一段距离,该过站后的交通工具则以一适当速度行驶至与原月台上先行行驶的列车厢联结,其联结后再共同往前行驶;
由此,本发明提供的行驶于轨道的交通工具,可于过站时不需停车,且能便于乘客搭乘及下车的运输设备;
该交通工具过站时无需停车,且可保持一定速度行驶,然,乘客亦可顺利搭乘及下车,节省时间以到达目的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于运输作业中交通工具行驶,以及月台有乘客等待的动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于运输作业中列车厢相互脱离,以及月台上列车厢内乘载若干乘客的动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于运输作业中月台上列车厢先行行驶,以及最尾端列车厢自行行驶或滑行至月台的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于运输作业中列车厢相互联结,以及到站乘客下车的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于运输作业中欲过另一车站的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构成、特征及其它目的,以下举本发明的若干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同时让熟悉该项技术领域者能够具体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宇纶,未经彭宇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82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核反应器以及用它制造的飞碟
- 下一篇:棕色蟹味菇的一种高产栽培方法